2011年第三季度工作简报
发布时间:2011-10-10 浏览次数:

一. 基地重大活动

  1.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中标“复旦大学985工程”三期整体推进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经济起飞中后期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经费50万,项目首席专家为华民教授

  2.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孙立坚教授和范剑勇教授中标“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孙立坚教授的中标项目为《重构国际金融治理体系——亚洲的视角和中国的选择》

  3. 2011年9月22-24日,复旦大学世界研究所与俄罗斯国立圣彼得堡大学和莫斯科大学经济系联合举办的“复旦-莫斯科-圣彼得堡经济论坛”在莫斯科国立大学经济学院顺利召开,秉承论坛紧扣国际和地区经济发展热点问题展开多角度研讨的一贯原则,以及对于当前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经济体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的深度关注,本次论坛的主题直接确定为“BRIC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金砖五国:挑战与前景”》),世经所派出了5人代表团参加本次论坛。

  1. 由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与欧洲联盟驻中国及蒙古国代表团联合主办的“2011中欧青年年‘欧盟带你乐游欧洲’复旦大学站”活动于2011年9月26日晚6点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104室顺利举行,活动由丁纯教授主持

  2. 由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欧洲研究中心和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上海办公室合办的“复旦—艾伯特”论坛于2011年9月22日上午10点在经济学院714会议室举行,论坛邀请到了大自然保护协会欧洲常务董事萨沙•米勒-克雷纳先生为复旦师生作题为“能源政策与绿色发展全球治理”的演讲。论坛由中心主任丁纯教授主持,萨沙•米勒-克雷纳先生随后进行了精彩演讲

  3. 由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承办的“复旦大学大使论坛”于2011年9月22日下午14:00在经济学院514会议室举行,德国上海总领事芮悟峰博士和法国上海总领事卢力捷先生莅临复旦大学,与学生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座谈,中心主任丁纯教授出席并主持论坛本次讲座

二、近期学术成果

(一)重要论文(最重要论文请提供内容提要)

  1. 华民,人民币升值为何不能缓解输入性通货膨胀,上海证券报, 2011年7月18日 

  2. 华民,治通胀要搭准脉下对药, 红旗文摘,2011年第3期

  3. 华民,贸易保护势头冲击低收入国家,人民日报,2011年08月02日

  4. 华民,分好与做大:最佳边界在哪?  人民论坛政论,2011年8月5日,  双周(2011年8月上)

  5. 尹翔硕,郎永峰,中国与FTA国家/地区贸易密集度及互补性分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6. 唐朱昌,俄罗斯创新经济发展的权力经济约束,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动态,2011年第8期

  7. 唐朱昌,移民网络促进FDI流入,世界经济研究,2011第5期

  8. 范剑勇,房价水平、差异化产品区位分布与城市体系,人大复印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原在《经济研究》2011年第2期)。

  9. 范剑勇,对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水平的判断:兼论地区间产业是否存在同构化倾向,江海学刊,2011年第9期。

  10. 沈国兵,美国对华反倾销对中国内向和外向FDI的影响,财贸经济,2011年第9期

  11. 沈国兵,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现时格局与贸易效应,载《后危机时期的全球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浦东美国经济研究中心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年6月,第355-368页

  12. 田素华,台湾FDI进入中国大陆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亚太经济》,011年第4期

  13. 田素华、罗黎军,香港FDI进入中国大陆的决定因素,《上海经济研究》,011年第8期

  14. 田素华,二十国集团将力保金融市场稳定(点评),《人民日报》2011年8月9日第3版

  15. 吴力波,汤维祺,孙立坚,张中祥,原油价格冲击的动态传导机制-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文汇》,2011年第4期

  16. 郑辉,Central bank not ready to take the yuan global,China Daily,2011年9月22日

  17. 罗长远,比较优势、要素流动性与劳动收入占比:对工业部门的一个数值模拟,《世界经济文汇》,2011年第5期

  18. 何喜有,“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及其对外资企业的启示,载《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区域经济走势》(中文,韩文),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2010年6月版,第180-218页

  19. 刘军梅,中俄要拒绝零和博弈,《小康》,2011年第7期

(二)内部讨论稿、工作论文

  1. 范剑勇,产品同质性、投资的地方保护与国内产品市场一体化水平测度,世界经济研究所工作论文,《经济研究》即出

  2. Cheng, Dazhong, “Producer Service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Chinese Economy”, working paper, 2011 (forthcoming in “Producer Services in China: Economic and Urban Development”, Routledge).
       Abstract: Six stylized facts about the involvement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economy have been identified using input-output analysis on a set of international and intersectoral data for three periods starting in the mid-1990s. A distinction is drawn between firm-level in-house producer services and industrial-level transacted-through-market producer services with the particular focus in the analysis on the latter. The overall services input ratio for China is the lowest amongst the sample economies but the producer services ratio is almost the highest. Most producer services in China are supplied by the traditional labor-intensive sectors while, in contradistinction to all the other economies examined, manufacturing is the biggest user of producer services. Unlike other economies it is shown that wholesale & retail trade and repairs and hotels & restaurants in China act more as producer services, with research & development acting more like consumer services. With the exception of electricity, gas & water supply, China has fairly low service input ratios in almost all industries. Almost all the service sectors except hotels & restaurants and transport & storage have much smaller response coefficients than other economies. Finally, the underdevelopment of transacted-through-the market producer services is an integral part of ongoing economic imbalances in China and, alongside considerations arising from the sta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mainly caused by distorted government function and behaviors. Therefore, government strategy should center on reducing obstacles and transaction costs that are holding back the evolution of specialization and division of labor, rather than emphasizing various preferential industrial policies.

  3. Guobing Shen and Xiaolan Fu (2011), “The Trade Effects of U.S. Antidumping Actions against China under Single and Multiple Petitions: Empirical Analysis of 53 Cases”, Working Paper, 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y, Fudan University, Oxford University, July 2011.

  4. 沈国兵,显性比较优势与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贸易效应:经验研究,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工作论文,2011年8月修改版。

三、重要科研项目

  1. 华民,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008年4月1日立项

  2. 孙立坚,基于产业链国家外汇储备多样化和国际产业资产配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8年9月1日立项

  3. 孙立坚,国际资本流动与发展中国家稳定,教育部人重点研究基地2005年重大研究项目

  4. 孙立坚(项目首席专家),“上海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研究系列”(2009年度上海市社科规划系列研究课题),2009年7月-12月,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5. 陈建安,东亚软件行业的国际生产网络,国际合作项目,2008年10月1日立项

  6. 干杏娣,美国经济放缓对中国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交通银行总行项目,2008年2月1日立项

  7. 尹翔硕,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问题研究,上海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8年10月1日立项

  8. 尹翔硕,“APEC下一代贸易与投资议题研究及中国参与美国APEC会议咨询研究”,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的课题,已完成

  9. 唐朱昌,世界经济失衡与中国的选择,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重大研究项目

  10. 唐朱昌,上海发展海洋经济研究,上海社科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2011XAC006

  11. 庄起善,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世界经济概论教材编写》,批准号:07MZD005

  12. 丁纯,社保与其他社会要素的关系的国际视野分析,社会保障部与社科院项目,2008年10月1日立项

  13. 丁纯,推进长三角汽车区域整合和专业化发展研究,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2008年10月-2009年3月1日

  14. 丁纯,经济全球化和欧盟东扩背景下的欧盟市场一体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重大研究项目,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

  15. 丁纯,整车公路运输趋势研究及及发展建议,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研究类课题,项目号:2011ZCYJ04

  16. 丁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欧洲发展模式前景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号:11BGJ023

  17. 丁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国家社科重大攻关项目子课题五

  18. 范俭勇,空间集聚、跨区域城乡统筹与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研究项目,批准号09AZD012,2010.1-2012.12,主持

  19. 范剑勇,国际贸易中产业的地理集中与扩散效应研究,教育部项目,2008年6月1日立项

  20. 范剑勇,经济地理、劳动力流动与城乡统筹发展,“城乡统筹就业问题研究—子课题”,教育部项目,2008年6月1日立项

  21.  范剑勇,主持“中国地级城市数据库”,复旦大学985项目数据库项目,2008年3月-2010年1月

  22. 范剑勇,空间外部性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公开征集课题, 2008年10月——2009年10月(2009年6月已经完成)

  23. 范剑勇,地方保护、地区专业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编号 2009-39-2,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公开招标项目,2009年9月-2010年2月

  24. 范剑勇,空间集聚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学者”研究项目,2009年12月-2010年12月,项目编号09SG09

  25. 程大中,中国双边服务贸易的要素含量分析及对策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010-2012年

  26. 程大中,上海加快发展服务经济的战略思考和路径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2009XAE003,课题起止时间2009年7月-2010年3月

  27. 程大中,服务部门的产业内贸易:理论方法及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0773021,2008年1月-2010年12月

  28. 程大中,基于贸易品-非贸易品分析框架的人民币实际汇率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批准号:2007JJD790118,2008年1月-2010年12月

  29. 程大中,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机理及其政策涵义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批准号:2008BJL002, 2008年9月-2009年10月

  30.  程大中,浦东新区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思路与对策研究,浦东新区“十二五”重大课题(市府决策课题浦东专项),课题起止时间2009年9月-2009年12月

  31. 程大中,出口与经济绩效——基于上海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的经验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起止时间2010年7月-2011年12月

  32. 程大中,中国双边服务贸易的要素含量分析及对策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010-2012年

  33. 沈国兵,美国对中国反倾销的贸易效应及非贸易效应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重大研究项目

  34. 沈国兵,TRIPS协定下强化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7年6月1日立项

  35. 沈国兵,反倾销与中美双边贸易问题数据库,2007-2009,复旦大学985数据库建设项目,项目经费3万元

  36. 沈国兵,弱势美元战略对中国外贸发展影响研究(批准号:11BJY142),2011-20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应用经济项目,项目经费15万元

  37. 沈国兵,与贸易有关知识产权协定下强化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分析,2010-2011,上海汽车教育基金会资助出版项目

  38. 沈国兵,WTO下美国对中国反倾销的贸易及非贸易效应研究(2011C),2011-2013,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

  39. 田素华,为什么要救助银行?——兼论美国金融危机中对中国企业影响的结构特征和微观证据,2011年度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项目(2011-2014)

  40. 吴力波,节能减排重大示范工程组织和评价研究,上海市科委项目,2008年6月1日立项

  41. 吴力波,政府用能设备采购管理制度研究,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项目,2008年12月1日立项

  42. 吴力波,石油市场不确定性对世界经济结构的冲击效应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重大研究项目

  43. 吴力波,环境变化中的城市责任,上海市世博局项目,2008年6月1日立项

  44. 吴力波,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异质化研究,上海市曙光计划人才项目,项目周期2009年12月-2011年12月

  45. 吴力波,上海市能源发展与节能,上海市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项目周期2009年10月-2010年3月

  46. 罗长远,《中国经济发展的全球效应:出口扩张和外资利用的视角》,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

  47. 刘军梅,转型经济国家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重大研究项目

  48. 田素华,中国外资经济结构变动的内在机制及其政策含义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7年9月1日立项

  49. 王健,经济转型评估体系构建及对中东欧10国的检验,教育部项目,2008年9月1日立项

四、学术会议

  1. 华民,2011年9月17日参加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第十次代表大会暨“国际经济新变化与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理论研讨会,并担任“世界经济下一轮危机在哪里?”单元的大会主持

  2. 华民,2011年9月21日参加上海福卡研究所召开的学术会议,并在会上做题为“危机后的世界经济”主题发言

  3. 孙立坚,2011年9月17-18日,应邀参加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第十次代表大会暨“国际经济新变化与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理论研讨会,并在会上做题为“日本灾后经济与中日经济互动的新内涵”的主旨发言

  4. 范剑勇,2011年9月参加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与莫斯科大学联合举办的学术研讨会,并做题为《产品同质性、投资的地方保护与国内产品市场一体化水平测度》的主旨发言

  5. 罗长远,2011年7月17日-18日应邀出席在威尼斯举行的"China and Global Economy post Crisis"国际会议,并报告论文“FDI: Grabbing Hand or Helping Hnad"

  

  1. 何喜有,2011年9月22日应邀赴韩国首尔参加了韩国社团法人“东北亚共同体研究会”举办的主题为“南北韩经济共同体建设与韩半岛统一方案探索”的第四届国际学术会议,并作为大会的3名论文发表者之一发表了题为“South-North Korean Economic Community Building and the Search for Korean Unification: A Chinese Perspective”的论文,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1. 刘军梅,2011年7月9日-11日应邀参加由上海社科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上海市对外问候交流协会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第十届中亚和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做题为《SCO金融合作:约束条件与突破方向》的主旨发言

  1. 刘军梅,2011年7月16-17日应邀参加复旦公共管理论坛分论坛暨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年会—2011“民生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做嘉宾点评

  2. 刘军梅,2011年8月27-28日,参加主题为“后危机时代的俄罗斯玉欧亚”第三届斯拉夫欧亚研究东亚论坛,并在经济组做主题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俄罗斯通货膨胀:成因、传导与应对”的主题发言。

  3. 刘军梅,2011年9月15-16日,应邀参加由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举办的“后危机时代的转型深化”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做题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俄罗斯通货膨胀:表征、机理”的主旨发言

五、 学术报告(图文并茂)

  1. 华民,2011年7月8日为上海市静安区干部做题为“危机后的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学术报告

  1. 华民,2011年8月29日应湖南株洲市石峰区政府邀请做题为“危机后的世界与中国”形势报告

  2. 何喜有,2011年9月5日应邀为来访上海的印度管理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hmedabad)EMBA学员做了题为“Chinese Business Culture”的专题讲座

  3. 何喜有,2011年9月19日,接待来访的韩国国际人力开发中心(IMD)的MBA学员一行32人访问团,做了题为“Chinese Economy:present and future”的专题报告,并就中国高校企业的特点与竞争力等问题与客人展开座谈

六、 特色学术活动(专家咨询、新闻采访)

  1. 华民,2011年7月19日,应邀参加商务部召开的“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咨询论证会”, 并在会上被商务部聘为首届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

  1. 华民,2011年7月20日,应邀参加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展开的“十二五时期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会”

  2. 华民,2011年7月20日,应邀参加上海工业经济学会召开的专家座谈会,讨论主题是“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

  3. 华民,2011年9月15-16日,应邀参加中宣部社会科学规划办重大项目评审会

  4. 华民,2011年7月19日,受聘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首届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5. 华民,2011年9月15日,获复旦大学第八届校长奖

  6. 丁纯,2011年9月14日-16日应邀出席在大连举行的2011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并在会上受了凤凰财经、网易财经的独家采访

  7. 沈国兵,2011年7月7日,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张萧然女士采访,就“华尔街做空中国股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参见《中国产经新闻报》,《做空中国股-华尔街的阴谋?阳谋?》,2011年7月8日

  8. 沈国兵,2011年7月28日上午,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张萧然女士采访,就“外管局称外储并非老百姓血汗钱”、“外汇储备是否造成通胀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参见《中国产经新闻报》,《藏汇之争:于民还是于国?》,2011年7月29日

  9. 沈国兵,2011年8月2日下午,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张萧然女士采访,就“人民币升值是否影响中国外汇储备实际购买力,以及外汇储备的功能定位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参见《中国产经新闻报》,《保安全还是保投资成外储症结所在》,2011年8月5日

  10. 沈国兵,2011年8月9日,接受《华商报》记者韩博强采访,阐述了自己对“美债问题、通胀问题和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看法:“中国经济最担忧滞胀、最好的应对办法应该是减税”,参见《华商报》,《美债不美中国咋办》,2011年8月10日

  11. 沈国兵,2011年9月15日,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张萧然女士采访,就“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转变中国外贸增长方式,以及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参见《中国产经新闻报》,《全球经济增长堪忧、夏季达沃斯苦寻新路》,2011年9月16日

  12. 何喜有,2011年8月9日,接待日本农林水产省政策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Tomoo Higuchi博士来访。就中国农业政策走向及农业领域利用外资趋势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13. 何喜有,2011年8月24日,接待韩国汽车产业研究会一行12人来访,并陪同访问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和上海汽车配件流通业协会,就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生产和流通体系、韩资企业的中国市场拓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代表团成员为韩国高丽大学、西江大学等各高校中对汽车产业长期进行研究的学者

  14. 刘军梅,2011年8月3日就接受俄罗斯总统大选、俄白经济一体化等问题接受《国际金融报》的电话采访

  15. 刘军梅,2011年9月26日就“梅普”回归“普梅”?等问题接受《国际金融报》的电话采访 

 

科研成果
18:03:59
更多
新闻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