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研究所2016年第1季度工作简报
发布时间:2016-08-31 浏览次数:

一、基地重大活动

1. 2016年3月3日下午,教育部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和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主办的“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学术报告”,邀请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华民教授做“世界经济的结构演变与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学术报告。这场报告开启了复旦大学世界经济学科2016年系列学术活动的大幕。报告会由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沈国兵教授主持。

 
  华老师的报告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大分流”;第二部分是“难忘的1979”;第三部分是“2009年救市”;第四部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五部分是“中国经济如何重返繁荣”。
  在第一部分,华老师考察了历史上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分流。他指出,明朝的集权窒息了经济增长,而1443年的禁海则直接导致中国出局。他还逐一梳理了1911年“辛亥革命”和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在发展道路上的摸索。他指出,世界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资本主义,即 “capitalism for the capitalists”、 “capitalism for the people”,以及“capitalism for the governor”,第一、二种资本主义的代表是英国和美国,而在当时的中国,国民党错误地选择了第三种资本主义。1949年之后,作为执政党,共产党在发展战略的选择上也走过了非常曲折的道路。
  在第二部分,华老师考察了1979年开启的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伟大意义。华老师指出,对外开放突破了需求约束,对内改革则突破了供给约束,两种力量相互叠加,共同创造了“中国奇迹”。
  在第三部分,华老师考察了中国和代表性经济体在2009年救市策略上的选择以及随之而来产生的不同后果。他指出,在三个议题上,中国与美国等代表性经济体的判断和选择是不同的,而由之带来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危机是周期性的还是制度性的;稳定价格还是稳定金融;注资还是投资。
  在第四部分,华老师考察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他从静态、动态和外部压力等三个方面就此展开了分析。特别地,在静态方面,他指出中国经济在房地产、股市、互联网、人民币,以及财政等五个方面可能存在的“泡沫”。
  在第五部分,华老师就中国经济如何重返繁荣作了深入的思考。他从正确定位中国、正确的需求管理、正确的供给管理、稳定金融还是稳定价格,以及政府究竟做什么等五个角度展开了极富启发性的分析。


  华老师精彩的学术报告引起了与会同行和学生的强烈共鸣,作为复旦大学世界经济学科在2016年的第一场学术报告,这场报告对于我们把握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在较长历史长河中的演变极具启发性,也为同行和学生的研究选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经济学院干杏娣教授、田素华教授、丁纯教授、沈国兵教授、罗长远教授、陆寒寅副教授、严立新副教授、蔡晓月副教授、唐东波副教授等老师参与了本次学术报告,并与华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互动。

2. 2016年3月8日下午,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学术报告第27期及沈国兵教授访学报告会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714举行。此次活动,我们邀请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沈国兵教授做有关牛津访学和“The Effect of a Weakening US Dollar Adjustment on the Technology Structure of China’s Product Trade with the US, 2002-2013”的学术报告。
  报告会由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罗长远教授主持。报告开始时,经济学院分管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陈诗一副院长对沈老师作了简单的介绍,并对其在牛津大学访学期间所开展的学术研究和参与的学术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也对于其参与的一系列社会活动表示了赞赏。


  接下来,沈老师就访学单位的情况、所开展的学术研究,以及所参与的社会活动向与会者做了介绍。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派遣,沈老师在傅晓岚教授担任主任的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TMCD)访学半年。在英期间,他先后参加了四场重要的学术会议,并与来自牛津大学、诺丁汉大学、伯明翰大学、利兹大学,以及斯坦佛大学的多位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此同时,他也旁听了Steve Bond教授主讲的《高级计量经济学》等高水平的课程。在牛津期间,沈老师并没有耽误对研究生的指导,也定期关注国内的大政方针,所申报的课题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除了参与学术活动之外,沈老师还参加了牛津大学中国学联(OXCSSA)组织的欢迎习近平主席访英的活动,并陪同来英访问的复旦大学校领导在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等几个著名的学院考察。


  在论文报告阶段,沈老师就所完成的有关“美元走势对于中国贸易结构的影响”的研究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在2002-2013年期间,美元处于波动状态。十几年中,中美之间产品技术结构是否发生变化,汇率对它有多大影响。从2002-2013年间,人民币无论是名义汇率还是实际汇率都升值很多,汇率影响到产品价格,价格会影响到产品的竞争力,那么这是否会促使企业出口发生结构变化?这是他的研究所探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对高技术出口的影响是显著的,对高技术进口的影响是不显著的。总结起来,沈老师的关键发现是,美元贬值有利于中国出口技术结构的改善。
  论文报告结束后,经济学院分管本科教学、专长于美国经济研究的田素华副院长作了点评,他对沈老师的研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国兵在英伦三岛观察美国问题和中国经济的大作,用了几万个数据,从产品层面研究弱势美元对中国出口、进口产品结构的影响,最重要的结论就是人民币升值会增加美国从中国进口高科技产品。他认为,国兵的研究非常有现实感,从美国经济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经济实际上是个很好的思路。田老师还认为,顺应世界经济整体态势,对人民币做一次贬值调整,有助于减少中国外汇资产损失,缓和中国经济被动调整压力。维护外汇资产本身的价值或许真的超过人民币汇率勉强稳定带来的收益。


  在田老师的点评之后,经济学院唐朱昌教授、陈建安教授、程大中教授、吴力波教授、罗长远教授、何喜有副教授、汪思海副教授、鞠高升博士、谭之博博士、向宽虎博士等对沈老师的研究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沈老师除了回应之外,还针对个别问题与老师们作了深入的交流。整个报告会,气氛热烈,沈老师和与会者都收获多多。

3. 2016年3月8日晚,德国波恩大学Ludger Kühnhardt教授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614举行了一场主题为“欧盟与难民危机” 的讲座,教授细致分析了难民危机发生的全球化背景及地区因素的影响,并对欧盟内部对待难民的不同政策的文化差异、政治因素等进行了比较。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教授担任此次讲座的主持。50多位来自各院系的同学参加了本次讲座,并在讲座后与Ludger Kühnhardt教授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4. 2016年3月15日下午,由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和教育部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学术报告”,邀请哥本哈根大学食品与资源经济系的余武胜副教授做“India’s Grain Security Policy in the Era of High Food Prices: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的学术报告。余老师博士毕业于Purdue University,致力于开放经济下的农业和发展经济学研究,在World Economy、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Food Security,以及China Economic Review等多本国际期刊上有论文发表。


  报告会由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副系主任程大中教授主持。余老师的报告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在第一部分,余老师对哥本哈根大学和其所在的食品与资源经济系做了简短的介绍。
  在第二部分,余老师对可计算一般均衡做出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可计算一般均衡通过计算机计算,进行数值分析,可以解决一般均衡解析解难以处理的问题,是开放经济下福利分析和经济政策分析经常使用的方法。余老师给出了开放经济下多产业多国单一要素的可计算一般均衡的例子。余老师指出开放经济下的UN Comtrade数据库可以利用GTAP进行可计算一般均衡分析,而GTAP软件也是余武胜老师所报告论文的主要研究工具。
  在第三部分,余老师详细报告了他即将在World Economy上发表的论文“India’s Grain Security Policy in the Era of High Food Prices: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余老师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方法、GTAP软件以及UN Comtrade的数据对印度的食品行业的政策进行了分析。印度食品行业的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出现显著偏差,余老师使用反事实分析给印度食品行业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提出了更好的方案。
  余老师精彩的学术报告引起了与会同行和学生的强烈共鸣,经济学院黄亚钧教授、强永昌教授、田素华教授、程大中教授、吴力波教授、沈国兵教授、罗长远教授、袁堂军教授、陆寒寅副教授、谢一青博士等老师参与了本次学术报告,并与余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互动。
 
5. 2016年3月18-22日,由巴基斯坦科技部的COMSATS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在拉哈尔主办,中国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参会协办,在巴基斯坦拉哈尔国际会展中心Hall 2成功召开了“一带一路”下中国-巴基斯坦经贸问题国际研讨会。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沈国兵、范剑勇和罗长远等三位教授出席了此次国际研讨会。此次中国-巴基斯坦经贸问题国际研讨会恰逢“中巴商贸论坛2016”在巴基斯坦的拉哈尔盛大召开,这有助于进一步增进中巴贸易和投资研究,增加中国对巴基斯坦直接投资、技术转移以及传播企业文化的机会。
  罗长远教授演讲题目为“TPP、一带一路与中国巴基斯坦之间贸易”。他提出了以下的一些观点:1、催生TPP的因素。美国参与并力推的TPP,与金融危机之后美国自身对实体经济、制造业和出口的再度重视有关,在多边贸易谈判受阻、双边自贸谈判美国缺位、亚太其他国家双边自贸协定纷纷出炉的情况下,文莱、智利、新西兰和新加坡所达成的自贸协定(即P4)成为一个支点,而TPP则成为一个杠杆,美国希望借助这个杠杆“撬动”亚太乃至整个世界的贸易,为美国的制造业和出口开路。2、TPP的影响。最权威的研究表明,TPP达成后,最大的受益者并非美国,而是已经加入的东盟国家马来西亚和越南。最大的受损者并非中国,而是尚未加入的东盟国家如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把中国纳入其中的TPP(包括目前的12国,以及中国、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会为所有国家创造出更大的利得。把中国排除在外的TPP,是一个并不明智的选择。


  沈国兵教授演讲题目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巴基斯坦与中国印度外贸竞争力:比较分析”。他首先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由美国主导的欧洲复兴计划,强调在美国主导的游戏规则下来推动其欧洲盟国的经济发展。而“一带一路”倡议的原则是相互学习、互惠互利,它不是单边地赠与,而是提倡多极世界、开放、包容以及平等合作。随后,沈教授从5个方面对中巴、中印贸易进行了分析,包括:1、中巴、中印双边贸易贸易总量分析;2、中巴、中印双边贸易贸易产品分析;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巴、中印贸易的竞争力;4、中巴、中印贸易互补性;5、对促进中巴、中印双边贸易的政策建议。沈国兵教授认为,第一,国家大小的巨大差异部分解释了中巴之间贸易的不平衡,在总贸易量上中国总是扮演着净出口方的角色。第二,中国对巴基斯坦、中国对印度出口产品的种类相差不大,只是中国对印度出口产品种类稍微多一些,而中国从印度进口产品种类要远大于中国从巴基斯坦进口产品种类。中国对巴基斯坦、对印度出口产品都集中在第5、6、7和第8大类上(即化学品、原料制品、机械与运输设备和杂项制品),而中国从巴基斯坦进口主要在第6和第8大类上,同期中国从印度进口主要在第6和第7大类上。第三,中国在中等技术产品上对巴基斯坦和印度具有出口竞争力,而在初级品出口上具有比较劣势。目前,中国正在努力由一个低成本的世界制造工厂转变为一个高附加值、高技术的制造中心。在此过程中,中巴贸易结构也将发生相应地改变。


  范剑勇教授演讲题目为“‘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巴之间贸易的前景分析”。他指出:1、虽然瓜达尔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是中国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但任何涉及经济空间布局的建设项目,必须符合最基本的经济规律,只有当地聚集起一定的规模和门槛后,才会起作用。当然,这仅仅从经济规律而言的,不考虑到政治军事等因素。2、从基本的贸易引力模型、资源禀赋理论出发,中巴之间的一般贸易基本不可能走中巴经济走廊这条线,所以两国间的一般贸易基本变得不可能;一般贸易也只可能走马六甲海峡。那么,继续进行瓜达尔和中巴铁路建设的话,后续的经济类援助只有吸引更多的中资企业到瓜达尔港或中巴铁路沿线进行投资,直接作为中国的“飞地”,从那里进行制造业生产后直接出口到西欧或中亚地区。3、从已有的涉及经济空布局的案例来看,中国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与二战期间美军轰炸日本城市的战后恢复来看,违反市场规律的空间布局行为不会起任何推动作用。中巴建设必须避免类似的现象出现。

 
  在中国和巴基斯坦几位教授围绕会议主题演讲结束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沈国兵教授代表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向巴基斯坦CIIT Lahore学院赠送系所学术交流的纪念品。

 
6. 2016年3月29日晚上,由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和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主办的“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学术报告”第29期顺利进行。牛津大学国际发展系教授和TMCD创始主任傅晓岚应邀做了题为“Opennes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the Frontier of Technology”的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罗长远教授主持。



  傅老师在报告中指出,以往谈创新都是讲自己有一个创新部门,一个创新团队。在那时,讲创新是我们这个企业、我们这个国家应该怎样创新,很少谈到外部资源。然而,从1999年、2000年开始,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跨国公司在一个国家创新体系当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的创新体系不断开放,国家之间货物、资本和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互联网技术使得国家之间信息交流密度越来越大。原来的国家创新体系被迫地被打开了。innovation system 变成了open innovation system。
  从全球看,合作创新是重要的趋势。合作创新的好处何在?创新是一个高风险的活动,讲究多元化和跨界碰撞,更多的合作遇到法律上的争端更少。企业在不同国家的知识基础是不同的,如果能跨国界,接触到的知识基础是不一样的,financial resources、partner也是不一样的。
  文化、语言、发展、地理因素也会影响到partner的选择。需要了解什么样的企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选择一个外国合作者。首先是不确定性。企业在变化快的行业更倾向于国际合作,像IT行业,对国际创新需求会更大。企业遇到不确定性会寻求合作,不确定性有endogenous uncertainty 和structural uncertainty两类。前者是内生的,是企业自身能力的不确定性,企业自身能力有限时,更不敢进行国际合作,更倾向于寻找本土的大学进行合作。后者是对于行业前途变化的不确定性,是外生的。国际合作的投入更大,前景不确定时企业趋于保守。另外就是企业的战略和政府支持,企业的战略越是出口导向,更倾向于国际合作。另外,企业的战略是在技术上领先别人还是市场扩张上领先。倾向于技术领先的企业,会通过国际合作来取得先进的技术,倾向于国际市场扩张的也需要国际合作。此外,中国政府对国际合作提供支持,对企业克服资源约束有帮助,这样的企业理论上有更多资源进行国际合作。国际合作伙伴能力更高,中国企业进行更多的国际合作可能有更多的原创性创新。和国内企业合作更倾向于模仿性创新,额外的知识和资源不足以带来突破,更多的是模仿性和渐进性的创新。
  从文献角度,自主创新越多,吸收能力越强,在国际合作当中益处越大。自主创新需要人力物力,企业都有预算约束,拿钱做这个多,做另一个就少。从组织行为和组织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擅长做外联,那么自己埋头在实验室的时间就少了。能合作,那么在实验室干活的时间就少了、动力也少了。有的人善于自己创新,就不太想合作,觉得自己能做出来,没必要和别人合作。


  实证研究的数据是2008年针对全国1408个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涉及沿海和内地42个城市,respond rate高达83.6%,涵盖了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国有企业仅占9%,大部分是非国有企业。在实证当中,用新产品的销售比例来衡量创新。另外一个指数,即openness index,是国际合作与总合作之比。主要的估计结果如下:
  企业自己创新更多,是不是更多地进行国际合作呢?在中国还不明显。国内合作多的,也不一定进行国际合作。高科技产业更多地进行国际合作。自身能力有限,内生不确定性高,越少和外部合作。企业有更多出口导向的,更多的进行国际合作。就技术导向和市场导向来说,技术导向没有明显影响。
  企业接受国家创新资助越多,更不倾向进行国际创新合作。企业更高开放度,可能更原创性创新。不同的国际伙伴对radical innovation 有正的显著性影响,和大学的合作显著性也比较大,总体来说都是正的。
  原创性企业更倾向于合作,年轻企业更倾向于国际合作。另外,人力资源约束少的,更倾向国际合作。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合作,很明显的更少地和国内大学进行合作,受到政府资助的跟国内大学合作的多。
  经济学院沈国兵教授、罗长远教授、何喜有副教授和葛劲峰博士参加了学术报告会,并与傅老师进行了非常充分的互动。
 
7. 2016年4月5日下午,由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和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主办的“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学术报告”第30期暨“东亚经济圆桌”顺利进行。陈建安教授、程大中教授、袁堂军教授以及何喜有副教授作为在东亚经济研究方面的杰出学者,向大家进行了十分精彩的报告。报告会由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罗长远教授主持。
  首先是陈建安教授所做的“中日韩FTA谈判:瓶颈及战略调整”报告。他提出自上世纪以来中日韩三国就已经有意愿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然而,由于三个国家在关税减让、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等关键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使得三国政府持有不同的立场,难以推进。陈建安教授认为,谈判的症结并不在经济问题,而在于政治和国家关系的问题,例如政治上互相不信任、战略考虑上的差异、农业的贸易保护主义、劣势产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治及外交上的利己主义等等。因此,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应该更多的向政治和外交手段上考虑,例如三国应更多的考量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的综合平衡,将竞争力丧失的企业转移到别国,企业采取产业链的进一步配置等等。当然,这些战略很难自发地、迅速地完成,可以预想,中日韩FTA谈判将旷日持久。


  接下来是袁堂军教授的报告,题为“日本泡沫经济:对我国的启示”。袁教授提出中国最近有三个日本化倾向:民众消费产品、消费观念和国家政策的日本化,因此研究日本泡沫经济对我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提出,日本泡沫破灭的原因在于: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资产价值狂飙,设备投资增加;企业为回避贸易壁垒、成本上升,在1980年代开始向外扩张;国内资产大量涌入不动产;巨大顺差黑字,加上政府的宽松政策,流动性过剩;股价飙升,企业陷入投机等等。供给侧改革论成为研究日本泡沫经济的主流,也引发了关于供给侧改革的讨论。袁教授认为,日本供给端的问题在于:低端行业的生产向外转移,政府刺激难以弥补;中小企业面临金融瓶颈;大企业演变为僵尸企业。供给端的问题造成了制造业的退出效果为负,不能优胜劣汰,资源配置低下;生产性服务业的TFP低下,对信息通讯技术投资迟缓。这些经验和教训都是当前中国值得借鉴的。


  接着,何喜有副教授就“中韩FTA形势下的中国对韩投资”进行了报告。2015年12月20日,中韩FTA生效;中国对韩国的FDI持续增长,截至2014年连续全球第三,但从绝对量上看,中韩相互投资严重不对称,韩国希望吸引中国投资。他考察了中国对韩投资的结构和趋势,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小额投资(1989-1998)、快速发展(1999-2005)、徘徊回升(2006-)。他认为,未来中国对韩国投资应避“实”就“虚”,关注生产性服务业。韩国虽然资源缺乏、要素成本高、国内市场小,但作为中等发达的经济体,其传统企业的技术优势和新经济领域尤其是创意产业领域的发展,对中国而言具有独特吸引力。中国未来对韩国的投资模式应多考虑“窗口型”投资、“跳板式”投资和“研发式”投资。


  最后,程大中教授作了关于“中国与哪些经济体的价值链关联程度更高?”的报告。UNCATD报告指出,人均收入的增长率和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正相关。因此他试图通过统计观察,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中国到底与哪些国家的关联程度更高,从而能够使得中国的收入水平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他主要考察了经济体的外来附加值(FC)与实际人均GDP的相关系数,发现大部分行业都呈现正相关,而考察中国和相关经济体的价值链关联与相关经济体人均GDP水平的相关系数时发现,无论是上游和下游,收入水平越高,中国和其价值链关联程度越高;相对于与“一带一路”经济体的关系,中国与高收入发达经济的价值链关联关系更强;即使在全部东亚经济当中,中国也倾向于与较高收入的国家有更强的价值链关联。事实上,中国在下游,显示的是他国的收入优势;中国在上游,显示出的是我国的成本优势,因此程教授给出的政策建议是,加强与高收入发达经济体的贸易往来,对我国发展更有好处。


  四位教授报告完后,唐东波副教授和谢一青博士作了精彩的点评和延伸性的讨论。对日本经济非常熟悉的孙立坚教授,与四位报告者有深入和热烈的互动。唐朱昌教授、干杏娣教授、田素华教授、丁纯教授、沈国兵教授、罗长远教授、刘军梅副教授、胡荣花副教授、郑辉副教授、汪思海副教授一并参与了讨论。
 

二、近期学术成果

(一)专著
1. 沈国兵,《美元弱势调整对中国外贸发展影响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 6年,即将出版。
 
(二)重要论文(最重要论文请提供内容提要)
1. 丁纯,《平等相待,践行正确义利观》,《新民晚报》,2015年12月31日。
2. 沈国兵,《入世十五年后对中美双边贸易发展战略定位的建议》,《世界经济情况》2016年第1期。
3. 丁纯,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6)》第二章,人民出版社,2016年1月。
4. Chun DING, Influence of Sino-EU Trade, Gränsöverskridande vänbook till Claes G.Alvstam(chapter 20), Centrum för Europaforskning vid Göteborgs Universitet(CERGU), Skrift nr 30。
5. 丁纯,《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召开,30 多场直播会议聚焦“第四次工业革命”》,《文汇报》,2016年1月21日。
6. 丁纯、陈飞,《经济全球化、贫富分化与社会保障》,《中国社会保障》,2016年第1期。
7. 丁纯,《希腊经济曙光再现,喜忧参半》,《人民论坛》,2016年第6期。
8. 华民,《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科学报》,2016年2月25日。
9. 丁纯,《“欧洲之都”安全不再》,《新民晚报》,2016年3月23日。
 
(三)内部讨论稿、工作论文
1. 沈国兵、张鑫,《美元弱势调整会提升中美双边服务贸易结构吗?》,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工作论文,2016年1月。
2. 程大中,《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价值链基础:基于大样本跨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工作论文,2016年1月。
3. 程大中,《基于全球价值链的FTA发展机制及其对中国FTA战略和中日韩FTA建设的启示》,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工作论文,2016年1月。
4. 沈国兵、黄铄珺,《美元弱势调整会提升中国对美产品贸易技术结构吗?》,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工作论文,2016年3月。
 

三、重要科研项目

1. 程大中,《扩大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路径与战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研究期限为2014.8-2016.12。
2. 程大中,《中国增加值贸易隐含的要素结构和流向研究》,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般课题,研究期限为2014.7-2015.10。
3. 程大中,《中国工业企业的国际化与经济绩效: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与微观数据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研究期限为2013.1-2016.12。
4. 程大中,《基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分析的中日韩FTA可研报告(中期目标)》,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委托咨询项目,研究期限为2014.9-2015.8。
5. 丁纯,《社会养老保障政策协调对长三角人力资源流动及社会经济一体化深化的推动作用》,发改委研究项目。
6. 丁纯,《中东欧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及其转型研究》,外交部中国-中东欧国家关系研究基金项目。
7. 丁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北欧投资合作现状与问题研究》,中国外交部研究项目。
8. 丁纯,《关于浦东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研究》,上海浦东新区发改委研究项目。
9. 丁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欧洲发展模式前景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0. 沈国兵,《全球生产网络与知识产权保护下中国外贸竞争力提升目标和路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研究期限为2015.11.05-2018.12.31。
11. 沈国兵,《中美贸易再平衡:美元弱势调整与中国显性比较优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研究期限为2013.01-2015.12。
12. 沈国兵,《弱势美元战略对中国外贸发展影响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期限为2011.07-2013.06。
13. 沈国兵,《美元弱势调整对中美双边贸易影响研究》,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研究期限为2012.01-2014.12。
14. 沈国兵,《WTO下美国对中国反倾销的贸易及非贸易效应研究》,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研究期限为2011.09-2013.09。
15. 沈国兵,第43批“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项目,2012.01-2014.01。
16. 沈国兵,《美国对中国反倾销的贸易效应及非贸易效应研究》,上海市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资助出版著作项目,研究期限为2012.09-2013.06。
17. 沈国兵,《美国对中国反倾销的贸易效应及非贸易效应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研究期限为2009.01-2011.12。
18. 沈国兵,《TRIPS协定下强化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期限为2007.01-2009.01。
19. 唐朱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战略对接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
 

四、获奖和决策咨询情况

1. 罗长远,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中国出口扩张的创新溢出效应:以泰国为例》,这也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此次在该项目上获得的最高奖项,2015年12月。
2. 程大中,被国家商务部聘请为“第二届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工作组全球价值链专家”,2015年12月。
3. 丁纯,被授予2015年度复旦大学本科教学贡献奖,2016年1月20日。
4. 华民,被上海市杨浦区政协聘为智库专家,2016年1月。
5. 华民,被聘为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市场监督委员会专家,2016年2月。
6. 华民,被上海浦东干部学院聘为兼职教授,聘期3年,2016年3月18日。
 

五、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图文并茂)

1. 2015年11月11日,复旦自贸圆桌会议第十一期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成功举办,罗长远副教授应邀出席并作了点评发言。
2. 2015年11月30日,罗长远副教授应邀出席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三届学术年会在复旦大学举行的高端论坛•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学术报告会,并就孙立坚教授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构国际金融治理体系——亚洲的视角和中国的选择》的研究进展作了评论。
3. 2015年12月19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杂志社,“一带一路建设:问题与应对”,唐朱昌教授做了题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方向选择”的发言,并提交论文。
4. 2015年12月26日,欧盟研究会会长戴炳然教授和欧盟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教授出席受邀出席上海欧洲学会2015年年会,与各专家学者,围绕“2015年欧盟:危机与应对”这一主题,从欧洲的反恐、难民、中东政策、北极政策、多元文化、“一带一路”对接等视角,共同探讨了有关欧盟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挑战与前景问题。
5. 2016年1月19日,程大中教授在国家商务部汇报课题《基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分析的中日韩FTA可研报告》,出席领导包括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商务部政研室主任兼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等。
6. 2016年1月19日,罗长远教授应邀出席由《世界经济研究》编辑部、《世界经济文汇》编辑部和《财经研究》编辑部合作组织的“2016年世界经济选题”会议并发言,会议在上海社科院举行。
7. 2016年1月20日,何喜有副教授接待由韩国启明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Geun-Woo Ryu教授率领的启明大学FTA事业团师生一行来访,并就“中韩FTA生效后两国贸易投资扩大展望”作专题报告和研讨。
8. 2016年1月22日,何喜有副教授接待由韩国汉阳大学经营学院SeongJin Choi教授率领的MBA学生Global Study Trip研修团来访,就“中国外商投资环境新变化和投资策略”作专题报告,并就中国IT产业、流通物流产业、化妆品流通等具体领域的内容进行研讨。
9. 2016年1月25日,罗长远教授应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杨正勇教授邀请,参加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论文开题,并担任会议主席。
10. 2016年1月28日,作为中方唯一代表,何喜有副教授应邀参加在上海虹桥喜来登酒店举行的“韩中FTA时代的商业机会”专家研讨会。该研讨会由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韩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主办,大韩贸易振兴公社(KOTRA)承办,除政府部门外,韩国研究机构(KIET、KIEP)、大宇物产、爱茉莉太平洋等企业代表以及《东亚日报》、韩经TV等媒体代表20余人参加会议。该研讨会就中韩FTA生效后中韩两国的商业机会与合作深化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具体的探讨。
11. 2016年2月20-21日,复旦大学欧洲研究问题中心主任丁纯教授受邀出席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第二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共享发展与社会保障”。在20日举行的学会理事会上,丁纯教授被推选为学会常务理事。21日丁纯教授作为中国社保学会世界社保研究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在《国际分论坛》上作分论坛会议评论。
12. 2016年2月22-24日,复旦大学欧洲研究问题中心主任丁纯教授受邀出席2016“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联盟研讨会,会议主题为“‘一带一路’建设:融通·创新·可持续发展”。
13. 2016年2月26日,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教授受邀出席由劳动报社主办的“新常态下的金融创新与服务”研讨会暨2015上海金融之星颁奖仪式,并就“全球经济和各国货币政策”问题作了了精彩的演说。
14. 2016年3月14-15日,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瑞典哥德堡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丁纯教授,应邀出席该中心组织的有关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定(TTIP)跨学科研讨会,并在15日上午第六分论坛上作题为中国视角的TTIP主题演讲。
15. 2016年3月23日,罗长远教授应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之邀出席工商管理博士(DBA)的论文答辩会。
16. 2016年3月31日,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教授受邀出席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青年学术沙龙”之二十“比利时爆恐袭击后的欧洲内政外交分析”,并担任点评人。
 

六、特色学术活动(专家咨询、新闻采访)

1. 丁纯,法国极右翼反击失利,华讯财经,2015年12月15日。
2. 丁纯,中欧合作:东西南北均衡拓展,新民晚报,2015年12月31日。
3. 丁纯,乌克兰“向西转”已成定局?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1月5日。
4. 丁纯,欧盟困局待解:难民何去何从,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1月9日。
5. 沈国兵,应约接受《上海外语频道》记者董译翎女士采访,就“美国惠而浦公司对中国制造的三星、LG洗衣机反倾销事件的前因后果及其影响”做了深入地分析,参见《上海外语频道》2016年1月20日焦点《惠而浦公司起诉中国制造的三星、LG洗衣机反倾销案件》,2016年1月18日。
6. 丁纯,“远水难解近渴”:加拿大解决不了欧洲难民问题,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1月26日。
7. 丁纯,欧洲将迎来哪些挑战?齐齐哈尔新闻网,2016年1月27日。
8. 何喜有,接待《周末画报》周理瑶记者就“三星的多元化和中国策略”进行的采访,回答了韩国企业多元化战略的特性及中国市场上韩国企业的优劣势等问题,2016年2月2日。
9. 丁纯,就业惊喜,欧洲QE会打折吗,北京商网,2016年2月4日。
10. 丁纯,500欧元,死于“大而无当”,北京商报,2016年2月17日。
11. 丁纯,德国摇头,欧版QE加码添变数,北京商网,2016年2月18日。
12. 丁纯,要价成功,英欧关系谁决定,北京商报,2016年2月22日。
13. 丁纯,接受上海第一财经的采访,就G20峰会及汇率问题进行了评论,2016年2月25日。


14. 丁纯,全球避险,罗斯柴尔德在投什么,北京商网,2016年3月10日。
15. 丁纯,欧央行“放水”加码外溢效应几何,解放日报,2016年3月12日。
16. 丁纯,布鲁塞尔遇袭有深层次原因,萨拉赫被捕或是导火索,中国日报网,2016年3月22日。
17. 丁纯,大国贸易博弈的“博鳌落点”,中国经营网,2016年3月29日。
18. 何喜有,接待大韩贸易振兴公社(KOTRA)上海贸易馆姜玟朱课长一行来访,就“中韩经济关系展望”接受专题访谈。回答了“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与中韩经济关系”、“中国一带一路和韩国欧亚倡议的对接”、“中韩合作对两国的战略意义”、“中韩FTA善用方案”等11个问题,2016年3月3日。
科研成果
18:03:59
更多
新闻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