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朱昌:“金砖国家”正在由虚变实
2011年4月21日 来源:社会科学报
4 月 14 日至 16 日,博鳌亚洲论坛以“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为主题,度过了自己十周岁的生日。“包容性”是联合国为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所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包容性发展,就是要使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所有人群实现发展共赢。“谋求发展共赢”始终是博鳌亚洲论坛10 年发展历程的一条鲜明主线,也是吸引亚洲和世界目光关注的聚集点。
目前亚洲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 45%,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增长引擎。伴随着亚洲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位置的日益突出,鳘亚洲论坛 2011 年年会不仅为亚洲国家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升亚洲国家经济发展质量献计献策,而且也为世界各国共同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可持续增长模式,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的合理配置,把握全球产业转移和发展的新趋势,推动全球经济尽快完全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提供了新的平台。因此此次年会是凝聚更多合作、包容共赢、造福亚洲人民,惠及世界发展的年会。
“金砖国家”正在由虚变实
此次年会得到了世界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近 1400 位人士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此前正式落幕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发表的《三亚宣言》,更为全球各国超越地缘政治、民族特性、意识形态与政治体制差异,寻求开放的地区主义,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尊重各方共同意愿,深化合作,互利共盈,共享繁荣提供了一个示范。金砖国家领导人此次会议共达成了 32 个共识,制定了三个行动计划。归纳起来主要取得了如下五个重要成果:
首先,就当前国际形势达成重要共识。强调尊重每个国家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避免使用武力,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通过和平手段和对话解决包括利比亚、西亚北非局势等问题在内的国际冲突和分歧。
其次,愿为保持世界的稳定发展做出新贡献。呼吁提高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在不断强化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的基础上,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减少市场扭曲,如期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加强金砖国家在国际经济金融重大领域的对话、协调与合作。在正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缺陷的基础上,支持改革和完善国际货币体系,积极落实 IMF 改革目标,促进全球金融体系和银行体系的稳健发展。
第四,深化和扩展了金砖国家在各领域的多边和双边务实合作。《三亚宣言》对金砖国家未来的合作进行了详细规划,决定深化金融、智库、经贸、科技、农业等领域的合作。并就开展其他领域的合作提出了一系列合作倡议。
第五,强化了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三亚宣言》使“金砖国家”由原先高盛公司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虚拟概念,逐步演变成有相当影响力的多边合作机制。虽然合作形式松散,但五国在重大问题上达成的重要共识,不仅为南南合作增添了凝聚力,而且为南北合作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突破“西方墙”的壁垒
金砖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 42%,国土总面积约占世界的 30%,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总量的 18%,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 15%,外汇储备目前占全球的 75%,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不可小觑的力量。但是,金砖国家还远远没有形成类似欧盟和 G20 那样的合作机制,还没有具备法律地位与架构,而且面临资产泡沫、热钱流入、通胀压力、贫富差距拉大、内需不足、经济过热、经济结构同构性、贸易合作替代性和相互竞争性等问题。金砖国家不回避现行国际经济体系对她们发展权的挤压和轻视,但是并不是为了在“反西方”问题上挑头,而是为了通过团结协作,解决她们面临的内外部发展问题,争取更多的发展权,实现互利共赢。因此至少在目前还不存在西方某些大国担心的所谓的'B5vsG7”的“反西方联盟”问题。
世界的发展不应该按西方与非西方划分,国际舞台上的合作创意也不应该按西方阵营和非西方阵营站队。虽然目前金砖国家的发展之路经常会遇到“西方墙”的壁垒,但是,作者深信,随着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不断常态化,金砖国家建立的不反对西方,又不寄生于西方的合作机制,或许正是他们趋利避害、互利共赢、包容发展、成功跨越的基础。这是金砖国家给予世界经济发展的启示,也是他们深化合作的现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