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兵丨入世十六年后对中美双边贸易发展战略定位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7-09-19 浏览次数:
沈国兵丨入世十六年后对中美双边贸易发展战略定位的建议
2017-06-30

沈国兵丨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

内容提要:入世十六年了,中国对美贸易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中国对美商品出口集中度过高,面临被美国外压单方面调整的风险。二是美国从华进口渗透程度过高,易于引发美国对华贸易摩擦。三是中国离贸易强国的地位还有较大的距离和努力空间,表现为:主要行业尚不具备技术竞争优势,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外贸出口的主要产品仍比较集中。四是美国特朗普政府高度关切美国“就业问题”和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对中美双边贸易发展战略定位的建议:一是中国可实施以出口带动进口、以进口促进出口的贸易政策。二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中短期内想用内贸来替代外贸的发展战略是不可行的,而拓展新兴市场、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推进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产品多元化是非常重要。三是中国对美贸易需要立足于要素禀赋,实现产业分工在国内省份间梯度转移。四是中美在农产品、高技术产品部门具有高度的贸易互补性和利益交汇点,可成为推进中美双边贸易进一步良性互动发展的强有力催化剂。

入世十六年后中美双边贸易发展显现的问题

第一、随着美国逐渐走出次贷危机的不利困境后,中国对美的进、出口贸易也逐渐恢复并处于上升通道,但是,统计数据显现的问题:一是中国对美商品出口集中度过高,2011-2015年年均有17.2%的中国货物出口涌向美国市场;二是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失衡严重,2011-2015年美中贸易逆差年均约占45.2%,中国面临着被美国外压单方面调整的风险。2010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中就已提出了贸易再平衡战略。2016年美国后任总统特朗普更是宣称,“中国窃取了美国人的工作机会,并操纵汇率来促进出口”。籍此,2017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将高度关切美国“就业问题”和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前者通过威胁胁迫和减税方式来吸引国内外企业直接投资于美国本土,实现解决美国就业问题;后者很可能对华打“汇率战”,再度施压中国、要求人民币重新升值。

第二,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对外经贸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离美国贸易强国的地位还有较大的距离和努力空间。显现的问题:一是中国的贸易商品构成仍是以劳动密集型、资源易耗型和中低端技术制造品为主,是建立在传统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优势基础上的对美产业间贸易,主要行业尚不具备技术竞争优势形成的产业内贸易。二是中国对美贸易仍是以传统的商品贸易为主,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强调美中双边贸易具有较强的贸易互补性,中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入世十六年后中国已大大降低了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逐渐拓宽了中国服务业市场开放,包括中国的金融市场和人民币业务开放,以消除美国等对中国的种种疑虑。三是中国外贸出口地理流向多元化趋势在上升,但是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产品仍比较集中。

第三,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美国对华商品出口中、农产品出口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份额,中国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其中,美国大豆、棉花和玉米等农产品出口的首要市场是中国。而美国也是中国劳动密集型、资源易耗型和中低端技术制造品的首要出口市场。这样,在中美磋商中,关注彼此贸易利益的交汇点将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中短期内中美双边贸易发展中摩擦的焦点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美国特朗普政府高度关切美国的“就业问题”,通过威胁直接强迫和减税间接吸引国内、国外制造业企业直接投资于美国本土,实现特朗普大选时许诺的解决美国就业问题。对外,首当其冲就是盯住另一个最大的贸易国——中国大做文章,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指责中国市场准入和市场开放问题。市场经济准则和知识产权保护是美国较为关切的核心利益所在。美国已意识到中国在经济转型中必然存在非市场行为,这从美国坚持要中国以非市场经济地位加入WTO,并在入世十五年后单方违约、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施加种种限制措施来约束中国出口就是明证。关于中国的市场准入和市场开放问题,中国要阐明作为发展中经济地位的历史阶段性,在遵守入世承诺的基础上,遵循有序、渐进的开放路径。并且,中国要大力宣传在金融市场和人民币业务开放上已经取得的重大进步。

二是中美之间围绕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论将会继续发酵,特朗普政府新任命的主要官员都表达出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和不满,很可能将遭遇特朗普政府对华打“汇率战”,再度对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重新升值。对此,中国方面,2017年中国必需既要保外汇储备,又要保汇率稳定,实施资本项目管制,暂停或暂缓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假如只保外汇储备,让人民币自由贬值,那么大量离岸RMB就会回来套汇美元的,那样中国外汇储备反而保不了,就必须实施资本项目管制。这方面,马来西亚在1998年实施暂时资本管制、成功阻击对林吉特的投机冲击就是成功的例证。

三是中国关注的焦点问题是“经济增长”、“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将加剧美国和中国等贸易大国之间的贸易摩擦,美国将更多地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贸易摩擦。2017年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布局很明确,就是美国不玩TPP了,而将美国经济增长作为优先任务。2017年中国政府重要任务也很明确,一个是“一带一路”倡议,另一个是稳增长、保就业。中国是和美国对接的,美国将经济增长放在优先地位,中国也提出稳增长、保就业,作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首要任务。

在中国入世16年之后,即未来“十三五”期间内,由于美国、欧盟等拒绝承认中国完全的市场经济地位,因而针对中国出口品的反倾销保护主义仍将不会衰减,究其原因是由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美国的反倾销管理制度决定的。纵使美国承认了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无法再以中国出口品非市场定价为由对中国发起反倾销,但是美国对中国出口品的反倾销指控将从单个类型产品扩大到整个行业产品之上,美国仍将会以国内行业遭受中国出口品实质性损害,或者面临进口原产地实质性损害威胁为由,对中国整个行业产品发起反倾销。这将对中国未来外贸发展构成更加严峻的挑战。而且,美国知识产权壁垒遏制了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和中国提升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与反倾销壁垒相比,与专利技术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壁垒是一种更具杀伤力的新形式贸易壁垒,美国利用在知识产权上的技术垄断和竞争优势,对中国等发展中经济的外贸发展构成了强大的外在遏制力。这样,入世十六年后,随着中国可贸易品产业结构转换和技术升级,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中涉及知识产权争端的贸易摩擦也将变得更加严峻。

对入世十六年后中美双边贸易发展战略定位的建议

第一,中国可实施以出口带动进口、以进口促进出口的贸易政策,主张在WTO多边贸易体制下解决双边贸易争端问题中国可积极向WTO起诉美国、欧盟违约、拒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时代,中国在扩大对美出口的同时应增加从美进口,采取以出口带动进口的贸易政策;中国在保持从欧盟、日本和韩国大量进口的同时,应增加对这些市场的出口,采取以进口促进出口的贸易政策。从世界贸易秩序构建来看,中国要积极推动WTO框架下多边自由贸易体制的谈判,强调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增长造成最终产品出口向中国汇聚转移,形成了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逆差转移效应。也就是,造成中美双边贸易失衡问题是来源于多国或地区在华的FDI,而非仅仅是源自中资企业。中国要向世界积极阐明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降低关税税率、放宽市场准入、深化市场开放,以及在加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所做的重大努力,以及取得的进步。通过宣传、磋商达到缓解和弱化中美双边贸易中摩擦的焦点矛盾。

第二,作为一个被世界银行界定的中高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必须认清中短期内想用内贸来替代外贸的发展战略是不可行的,因为中国扩大内需需要的工资性收入增加、进而支出上升更多是依赖于外贸出口增进的,所以中国若采取偏离美国、欧盟等巨大市场的外贸发展战略是不切实际的,而拓展新兴市场贸易、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推进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产品多元化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未来对外贸易仍将以劳动密集型、资源禀赋型和技术成熟型制造业为主,通过提升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深化传统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优势,并通过创新提升产品技术含量。给定外生的国际贸易环境,反倾销侵蚀着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和禀赋优势,知识产权壁垒遏制了中国吸收FDI技术溢出和中国提升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因而中国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如东盟和金砖五国,特别是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间贸易和投资,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调整中国对外贸易出口结构和对外贸易方向是非常重要的,但根本上偏离美国巨大市场的贸易发展战略是不切实际的。推进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产品多元化是更为重要的。

第三,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教育水平尚低的发展中大国,未来十年对美贸易发展战略必需立足于中国的要素禀赋,实现产业分工在国内省份间梯度转移。按照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现有人口中约10.3亿人口只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约占中国总人口的77.0%。在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教育水平尚低的发展中大国,全面实施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是过于超前的。中长期内中国外贸发展战略需要重视发挥出中国外贸发展的传统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优势。同时,考虑到中国各区域省份发展不平衡、行业发展差距较大,可根据生产分工梯度转移理论,鼓励东部沿海一些发达省份和城市着力进行自主创新试点,积极扩大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产品的进口,构建和形成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自主创新型竞争优势。同时,强调中部和西部省份要积极与东部沿海省份的产业梯度转移进行对接,拉长加工贸易在中国的时间、空间价值链,进而优化中、西部省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因此,中国需要立足于自身的要素禀赋,发挥出传统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优势;同时,在一些发达省份和城市通过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增强中国产品的竞争优势。中国就像欧洲一样,需要实现产业分工在国内省份间进行梯度转移。

第四,入世十六年后,中国对美需要实施多元混合型外贸发展战略。在经济全球化、贸易一体化时代,中国对美贸易遭遇丛生的贸易壁垒,特朗普政府甚至出现逆全球化政策态势。入世十六年后,中国对美贸易发展战略需要立足于中国自身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紧跟并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生产网络一体化,借助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提升中国对美贸易发展的竞争优势,培育出一大批中国的跨国公司和世界品牌,形成综合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可依据生产分工梯度转移理论,区分东部、中部和西部省份,各区域省份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要素禀赋,以及区域集聚形成的规模经济和竞争优势,在继续保持和深化原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促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信息技术、通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发展。

第五,美国农产品、高技术产品出口离不开中国庞大市场的吸纳力,正如中国劳动密集型、资源易耗型和中低端技术制造品的出口离不开美国庞大市场的吸纳力一样。中国应重视在农产品、高技术产品贸易部门与美国具有的高度贸易互补性和贸易利益交汇点,可推动磋商互动、互惠互利来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推进中美双边贸易进一步良性互动发展的、强有力的催化剂。

 

 —— 作者简介 ——

沈国兵丨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经济、国际金融和中美经贸问题。

本文是中国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重大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2017年5月23日,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沈国兵教授应邀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主管的“中国专家论坛”撰写了《入世十六年后对中美双边贸易发展战略定位的建议》,刊登在其网页“专家专栏”栏目里,受到韩国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等关注。具体参见:

중국의 WTO 가입 16년, 중·미 무역 발전 전략적 포지셔닝에 대한 제언

중국복단대학교 세계경제연구소 교수,션궈빙(沈國兵),2017.06.02,online:

http://csf.kiep.go.kr/expertColr/M004000000/list.do

本文经作者授权《学界头条》推送,如需转载可联系小编代为沟通: CM3250992838

学术论文
18:03:59
更多
新闻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