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年4月29日(周二)
地点:经济学院714会议室
参会教师(按姓氏拼音):蔡晓月、胡博、李粤江、李志青、李志远、罗长远、强永昌、沈国兵、田素华、王熙麟、赵腾宇、张志杰(博士后)。
2025年4月29日,嘉兴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一行来访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经教师党支部,开展学术与党建调研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师党支部书记沈国兵教授主持。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李粤江、党委副书记李志青、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罗长远出席会议。

图1:嘉兴大学经济学院党委来访交流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李粤江书记代表学院对嘉兴大学经济学院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情况,强调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他表示,复旦大学高度重视与兄弟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期待未来在学术研究、智库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嘉兴大学进一步深化联系,实现协同发展。

图2: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李粤江致辞及合影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罗长远教授介绍了研究所的基本情况、研究方向与近年来取得的学术成果,并对嘉兴大学来访人员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

图3: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罗长远教授致辞
嘉兴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蔡运男介绍了嘉兴大学经济学院的成立背景、发展规划及重点建设领域,并代表嘉兴大学经济学院感谢复旦大学的热情接待。她表示,希望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复旦大学的交流互动,推动两院在党建与学术工作上的深度融合与合作共建。

图4:嘉兴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蔡运男致辞
在学术交流阶段,来自嘉兴大学的三位教师分别进行了专题汇报,由李志远教授与胡博助理教授担任主持。嘉兴大学施云辉讲师首先作题为《全球创新专利盒制度与中国企业出海竞争新优势》的汇报,介绍了知识产权盒制度的起源、发展及当前实施情况,重点分析其通过税收优惠激励企业创新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施老师结合多个国家的实践案例,探讨了该制度对吸引研发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意义,同时指出制度推广过程中面临的税基侵蚀等挑战。李志远教授与张志杰博士后围绕专利盒制度的基本介绍与作用机制进行了点评与讨论。

图5:嘉兴大学经济学院施云辉讲师汇报
随后,嘉兴大学刘玥讲师汇报了《全球价值链韧性跃升的数字化路径研究》,围绕数字技术如何通过重塑全球价值链中的供需风险结构以提升其韧性展开讨论。她构建了相应的逻辑框架,揭示数字化在生产、流通等环节提升抗风险能力的内在机制,并指出现有研究对供需双侧冲击下价值链主体韧性机制的探讨仍显不足。胡博助理教授与赵腾宇助理教授分别对数据来源与模型的内生性问题进行了专业点评。

图6:嘉兴大学经济学院刘玥讲师汇报
嘉兴大学李渊讲师做了题为《中国普惠金融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来自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证据》的汇报。基于试验区设立的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与工具变量法,实证评估了普惠金融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通过一系列稳健性、异质性与机制检验,发现政策有效改善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供给,显著提升了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赵腾宇助理教授与王熙麟讲师围绕机制识别与异质性分析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图7:嘉兴大学经济学院李渊讲师汇报
在党建交流阶段,嘉兴大学中国共同富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顾骅珊教授介绍了嘉兴在推进共同富裕和城乡融合发展中的探索,强调其“有城的配套,有乡的味道”的发展特色,并通过“六改六融”等举措,实现空间与产业协同、服务共享,打造新时代城乡一体化典范。

图8:嘉兴大学中国共同富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顾骅珊教授探讨共同富裕
嘉兴大学经济学院经济教师党支部书记朱渝铖讲师随后介绍了该院党建工作的“三大建设成果”:平台搭建、品牌打造与实践成效,展现出党建与地方发展融合的积极成果。复旦大学赵腾宇讲师就当前青年就业环境分享了看法,建议高校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最后,复旦大学沈国兵教授指出,民营企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党建工作应关注企业家群体,增强高校服务社会能力,并结合其外交经验,强调引导师生树立大局意识,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图9: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经教师党支部书记沈国兵教授分享交流
期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志青代表学院对嘉兴大学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高度评价嘉兴大学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果。他表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始终重视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当前学院正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事业发展,未来希望双方围绕科研平台共建、人才联合培养、社会服务协同、教学与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拓展合作渠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服务区域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

图10: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志青总结并合影
最后,嘉兴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蔡运男和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世界经济学党支部书记沈国兵教授分别对本次学术与党建调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双方一致认为,此次交流内容丰富、互动深入,不仅加深了两校在学术研究与党建实践方面的了解,也为今后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