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开展“深入学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主题教育活动
——上海社科院世经所党总支与复旦大学经院世界经济学教师党支部共建
时间:2023年6月8日14:00-14:45
地点:经济学院805会议室
主题教育共建双方与会党员(按姓氏拼音):蔡晓月、胡博、胡晓鹏、姜云飞、刘晨、苗克、强永昌、沈国兵、苏宁、唐东波、张薇、赵蓓文、智艳、周大鹏。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应尽应快落实党建联合开展主题教育学习活动,作为复旦大学党委组织部支持的 “先锋行动”基层党支部,复旦大学经院世界经济学教师党支部于2023年6月8日,与党建结对子共建单位——上海社科院世经所党总支联合开展了“深入学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主题教育活动。

图1:联合开展“深入学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主题教育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学习“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学习“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第三,学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一系列重大关系”;第四,主题教育结对子双方学习研讨互动。本次主题教育学习活动由复旦大学经院世界经济学教师党支部书记、副所长沈国兵教授和上海社科院世经所党总支书记、副所长(主持工作)赵蓓文研究员联合主持学习。

图2:联合开展“深入学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主题教育活动
第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这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

图3:学习“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
第二,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
(1)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2)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3)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4)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5)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第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

图4:学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一系列重大关系”
最后,上海社科院世经所党总支与复旦大学经院世界经济学教师党支部参会老师对“中国式现代化”发表了关于自己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与学习心得感悟。

图5:主题教育结对子双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学习研讨互动
赵蓓文研究员:中国式现代化与制度型开放密切相关。推进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在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取得突破。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上海自贸区、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建设十分重要。
胡晓鹏研究员: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非常艰辛,目前中国现在已经走到了现代化的关键时刻,是历史新关头。“十八大”时期,中国推出了“一带一路”、“自贸区”等新政策,从经济层面上鼓舞了民众信心。“二十大”以来,经济基本面的信心正在逐步提升,我们非常期待“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更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对此我们坚信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将渐入佳境。
苏宁副研究员:应充分考虑“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的时代背景,当前国际力量对比空前均衡,国际竞争模式空前复杂。在这一条件,现代化推进即需要以“发展”为主,同时也应当注重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发展”与“安全”的平衡性,是我国未来一个阶段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周大鹏副研究员:学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要发扬斗争精神。“斗争精神”一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内涵。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战争年代提出的。如今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斗争精神”指的是一种积极的工作作风和昂扬的精神面貌。作为世界经济专业的科研人员,要发扬斗争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指导,做好世界经济理论的研究与创新。
姜云飞助理研究员: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共同富裕的内涵需要进一步深化,如共同富裕同缩小收入差距的区别是什么?同时,共同富裕需要构建独特的衡量指标体系,人均GDP似乎不能够很好地体现,在研究中采用中位数收入水平或众位数收入水平可能会更为有效。
刘晨副研究员:“中国式现代化”是根据世界背景所制定,尊重规律科学和价值,是在尊重其他国家走过的道路的基础上的科学决策。
张薇副编审:从期刊的角度而言,我们需要做到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平衡,拓宽期刊定位,立足中国,开放视野,从世界的角度解读中国经济,从中国的角度探讨世界格局,把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蔡晓月副教授:最近中美的经济走势很特别,如何应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来解释现在的国际资本流动,以及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需要多多坚持理论研究。
强永昌教授:此次学习收获非常多,特别是如何用新的视角和认知来看待过去习以为常的概念,需要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
胡博助理教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我理解的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意味着从结果或者趋势上看,应有全体人民的共同发展。但是,共同富裕不是没有差别的同步富裕,不然经济中的个体就失去了发展的激励,从长期来看对实现共同富裕产生反向效果。”
沈国兵教授: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鲜活地反映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最主要内涵,它既有继承了已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如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又有新时代下新的内涵发展,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记录撰稿人: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秘书谢佳琪
审校人:世界经济学教师党支部书记沈国兵教授
2023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