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简报】“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学术报告”第142期:内外循环如何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变动?
发布时间:2021-06-21 浏览次数:

2021年6月15日13:30-15:00,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主办的“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学术报告”第140期在腾讯会议准时进行。中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国家级青年人才李小平教授受邀做了主题为“内外循环如何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变动?”的精彩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沈国兵教授主持



李小平教授介绍了本篇论文的研究背景。中国制造业出口的现状是“大而不强”。中国目前处于价值链分工的中低端,量的优势难以掩盖质的短板,仍需向中高端攀升。中国的制造业出口更多还是以加工贸易为主,制造中间产品只能获得较少的国内增加值,还长期“受制于人”。因此,提升出口国内增加值率(Domestic Value Added Ratio, DVAR),逐步降低进口依赖,推动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学术界的关注热点。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现实基础(改革开放和产业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和理论基础(母国市场效应)都具备借助国内市场、提升DVAR的潜力。所以如何利用双循环体系推动出口DVAR提升是一个非常重要关键的议题。

本篇论文将生产活动分为初级产品、制造业与服务业三中类型,根据经典的投入产出模型,利用加工贸易中不同增加值率,分别测度国内外初级产品、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增加值率。将制造业出口DVAR的变动拆分为国内循环与对外循环分别引致变动两大部分,利用OECD数据库(1995-2011),从而得出相应测算。


2AA40


忽略加工贸易将高估中国制造业出口DVAR,错估真实的变动特征。结合贸易类型可以发现加工贸易DVAR的确偏低,却在不断攀升,一般贸易DVAR虽然较高,但下滑明显。因此,加工贸易正在成为中国制造业价值攀升的重要动力。经过跨国对比,本文发现中国制造业出口DVAR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亦在同类发展中国家中较低。通过中国制造业出口DVAR的构成和玉其他国家制造业出口DVAR和国外增加值的构成对比可以发现,中国制造业出口的低值困境主要源于国内服务化转型的不足。

通过对国内循环路径的时间阶段分解,结合上下游整合层面,可以发现国内循环存在着低端发展的隐患。通过对外循环的变动分解,随着竞合关系变化,发达国家(地区)对中国制造业出口DVAR的抑制作用逐渐凸显,成为外不循环不可忽视的阻力来源,EU和NA更是一直中国制造业出口DVAR提升的主要地区。

本文的结论是中国制造出口DVAR攀升仍然任重道远。相比对外循环,国内循环引致的DVAR变动更为突出。分阶段来看,对外循环的作用力度微弱主要源自不同时期的作用力度分化。因此,在重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分工格局时,同样需要兼顾对外循环的发展。

在多重压力叠加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可以从三个方面利用“双循环”格局,摆脱低端俘获、实现价值攀升:、1. 加快国内循环的供给侧改革,提高上游产业链的发展活力;2. 加快国内服务配套体系建设,打破加工贸易的低端陷阱;3. 加快“一带一路”建设进程,构建差异化的区域合作体系。


7BED6


在报告的最后,复旦大学沈国兵教授、罗长远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祝坤福副教授分别都对李小平教授的报告进行了讨论,李小平教授也回答了各院校同学们提出的各类问题。本次学术报告会共有90多人参加了。最后,报告会在大家的热烈研讨中圆满结束。


记录撰稿人: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秘书谢佳琪

2021616


新闻公告
18:03:59
更多
新闻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