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简报】“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学术报告”第132期:产业政策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发布时间:2021-01-11 浏览次数:

2020121513:25-15:15,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主办的“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学术报告”第132期在腾讯会议顺利举行。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严兵教授应邀做了题为“产业政策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樊海潮教授主持。

21世纪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迅速增长,除了企业自身优势与东道国区位优势,政府宏观政策和公共服务等母国的国家特定优势也是本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之一。本文以省级“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为依据,利用2006-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层面研究政府产业政策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文章认为,产业政策是影响企业OFDI决策的重要因素,鼓励性产业政策会促进企业进行OFDI决策;从机制来看,鼓励性产业政策是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及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这两方面来提高企业OFDI的概率的。

在文献方面,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自身异质性、东道国环境、母国经济和制度环境、双边贸易关系和汇率这四个方面;而对产业政策及其对OFDI影响的文献多集中在宏观层面。本文的贡献在于:从微观视角探究产业政策对OFDI的影响;在产业政策实施效果影响因素方面,本文考察了市场环境、外部金融依赖程度、企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对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在企业投资模式影响因素方面,本文探究了产业政策对企业投资模式选择的影响。

文章使用的上市公司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和CSMAR数据库,OFDI数据来自海外并购数据库(COMA)和海外绿地投资数据库,产业政策数据来自产业政策研究数据库(IPRD),其中受鼓励性产业政策干预的行业被视为未来五年的鼓励行业。文章的被解释变量为企业是否进行OFDI0-1变量,核心解释变量为行业是否为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行业,企业层面控制变量企业年龄、企业规模、是否为国有企业、是否为外资企业,行业层面控制变量包括市场竞争程度、行业规模、产业集聚水平以及行业盈利能力,此外模型中还控制了时间固定效应及省份固定效应。发现产业鼓励政策对企业OFDI决策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考虑到内生性问题,本文将在“十二五”规划期间由鼓励性政策转变为非鼓励性政策的行业设置为实验组,通过该政策冲击构建DID模型,发现变为非鼓励性行业这一政策冲击对企业OFDI的影响显著为负。

此外,本文从市场环境、外部金融依赖度以及企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发现垄断的市场环境影响产业政策对企业OFDI 作用的有效发挥,产业政策在高外部金融依赖度行业、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在机制分析方面,本文使用中介效应模型,用现金流量与总资产的比值衡量省份-行业-企业-年份层面的融资约束,用企业研发支出的对数衡量企业的研发投入,发现两者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鼓励性产业政策是通过放宽融资约束以及增加研发投入这两种渠道促进了企业的OFDI决策。最后,文章仅保留数据中OFDI企业样本进行了产业政策对投资模式的影响,发现鼓励性产业政策促进企业更多地进行绿地投资。

复旦大学罗长远教授、樊海潮教授、沈国兵教授以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学生等30多人参与了本次报告。最后,报告会在大家的热烈交流和研讨中圆满结束。


(本次简报由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硕士生吕嘉滢记录整理)


新闻公告
18: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