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简报】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学术报告第43期:Trade Policy Uncertainty and Exports: Evidence from China’s WTO Accession
发布时间:2016-11-10 浏览次数:
  2016年9月27日下午1:30-3:00,在经济学院泛海楼614会议室,由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和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学术报告”第43期“Trade Policy Uncertainty and Exports: Evidence from China’s WTO Accession”顺利进行。本次报告由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李志远副教授主讲,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执行主任程大中教授主持。
  这篇文章的研究动机来源于2000年到2006年间的两个事实:首先,在美国市场同时存在大量的中国企业的进入和退出,进入的企业基本上弥补了退出企业的市场份额,而这部分的市场份额很大;其次,中国加入WTO以后,为中国的出口企业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外贸政策不确定性。
  这篇文章利用了外贸政策不确定降低解释了这种同时出现的进入和退出现象。首先,由于外贸政策不确定性的降低,使得大量企业进入;接着,由于挤出效应导致大量企业退出。总而言之,就是生产力高的企业占据了生产力低的企业的市场份额。在外贸政策不确定性更高的行业,存在更多的企业进入和企业退出现象。在场老师们提出,这样的模型不适用于所有行业,例如光伏行业等等。李老师解释说,这个模型只能解释大部分的行业,而不能解释所有行业。
  这篇文章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进入和退出现象的视角,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进入和退出现象会同时存在;建立的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会存在退出以及为什么生产力更高的企业没有更早地进入市场。
  模型上,相较于Melitz(2003),本文只关注出口企业的市场,出口企业面临的关税是一个不确定量:在第一期,潜在进入者知道目前的关税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进入时付出一个进入成本,进入者比较进入成本和贸易利得,会选择进入和不进入;在第二期,如果关税和不确定性不变,那么不存在新的企业进入或退出。如果不确定性降低,潜在进入者由于资源重新配置,会同时存在新的进入和退出。
  实证上,运用了中国海关数据追踪企业的出口行为,关税数据来自Feenstra(2002)的非最惠国关税,WTO的最惠国关税和世界银行的实际关税。用关税差异的差分(刻画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降低)来解释进入和退出的出口企业数。结果表明,进入和退出的企业数量都随着不确定性的降低而增加,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降低对于企业进入和退出的边际变化的解释力在10%-15%左右。稳健性分析表明,排除特殊行业(如纺织品、科技产品等)、对比贸易的垂直结构、剔除处理反倾销行为后结果依然稳健。
  报告结束后,在场的老师对本文提出了自己的问题。罗长远老师提出,有时出口企业也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通过低定价挤出高质量的产品。这种现象可能会使得这个故事更加完善。
  尹翔硕、强永昌、陈建安、干杏娣、孙立坚、谢识予、田素华、程大中、沈国兵、吴力波、叶海春、胡荣花、郑辉、陆寒寅等老师,以及与会的学生参与了讨论,并对李老师的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本次报告圆满结束。

(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赵晴记录和整理)
新闻公告
18:03:59
更多
新闻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