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简报】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学术报告第51期:贸易、增长和收入分配
发布时间:2017-03-06 浏览次数:
  2016年2月28日下午1:30-3:00,由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和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主办的“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学术报告”第51期在经济学院泛海楼714会议室举行。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华民教授应邀做了题为“贸易、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罗长远教授主持。


  华民老师首先从中国经济发展实情切入,指出贸易增长衰退是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向弱的主因,并进一步强调之所以目前中国出现“顶部增长”,与放弃贸易关联甚大。接着,华老师从贸易与经济增长、贸易与收入分配以及贸易失衡下的金融活动三部分对论题进行深入剖析。在贸易与经济增长部分,华老师指出对外投资替代贸易会带来经济衰退,没有主权国家的关照,走出去的企业难以持续发展,譬如当代日本与近代英国。此外,他认为由于冰川成本的存在,海洋贸易具有陆路贸易不可比拟的优势,“一带一路”建设未必使中国受益。最后,华老师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把资源配置在边际报酬最高的地方,逆向而行必将失败,例如庇隆政府的阿根廷边疆开发计划以及田中角荣的日本列岛改造计划。
  关于贸易与收入分配,华民老师指出基于要素禀赋差异的产业内贸易给美国与中国带来了不同的“端点解”。端点解使得美国出现“顶部增长”,阶级间收入分配差异不断扩大问题。针对收入不公难题,华老师提出了三种解决途径,分别是提升人力资本、收入再分配以及外包回岸。并进一步指出:人力资本的改善将触及系统性改革,因此难以开展;希望向跨国企业征税,却面临企业不在岸的困境;利用贸易保护手段推进外包回岸是眼下美国政府最简单的解决办法。与美国不同,端点解给中国带来的难题是地区增长差异。华老师针对中国自身的问题也提出三种方案,分别是人口流动、转移支付与开发西部。其中,人口流动需彻底取消户籍管理并实现土地流转,这显然挑战中国根本体制。因此中国正尝试着后两种措施,然而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必定是不可持续且缺乏效率的,开发西部则使得资源错配,最终放弃全球化。华民老师总结道:“贸易给美国与中国带来不同收入分配问题,美国是阶级间的收入分配不均,这可能需要依靠内外政策组合解决;而中国面临的是区域间收入分配差异,则需要从体制上进行改革。”


  最后,在探讨贸易失衡下的金融活动时,华民老师指出贸易失衡主要是结构性问题,与汇率关系并不大。为了维系失衡的贸易,则需要具备三大“条件”,分别是美国的发钞权、欧元区信用以及贸易顺差国提供贷款。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金融活动平衡贸易,顺差国家如德国与中国或者购买“欧猪五国”债券进入金融信用链,或者购买美国国债进入发钞链。然而贸易失衡带来的大规模资本流动,最终将引致全球性金融失衡。金融失衡的表现就是贸易顺差国成为债务国,贸易逆差国成为债权国。
  结论部分,华老师指出追求自由贸易会产生收入分配问题并带来金融风险,而实现公平收入则将失去贸易机会并抑制经济增长。现阶段,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控制资本流动的,有助于包容性的增长的贸易模式。


  与会者对华老师的学术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报告会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李维森、陈建安、唐朱昌、孙立坚、干杏娣、丁纯、程大中、沈国兵、范剑勇、牛晓剑、李志远、刘军梅、何喜有、陆寒寅、唐东波、叶海春、汪思海、谢一青等老师参加了学术报告,并与华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互动。
 
(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伍亭记录和整理)
新闻公告
18:03:59
更多
新闻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