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简报】“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学术报告”第95期:Productivity, (Mis)allocation and Trade
发布时间:2018-10-17 浏览次数:
2018年10月11日16:45-17:45,由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主办的“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学术报告”第95期在经济学院泛海楼714会议室顺利举行。伦敦大学学院Kalina Manova教授应邀作了题为“Productivity, (Mis)allocation and Trade”的学术报告。报告由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罗长远教授主持。



近几十年来,国际贸易的迅速扩张加剧了有关贸易政策和结构改革的争论。对发达国家来说,国内就业和不平等问题日益增加以及来自低工资国家的激烈竞争加剧了公众对贸易自由化的争论。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基本面疲软和结构转型缓慢等因素也影响了贸易收益,导致政策制定者质疑贸易开放的有效性。然而经济学理论为贸易自由化提供了明确的依据:贸易自由化可以使资源在国家、部门和企业之间实现有效分配,从而提高总生产率和福利收益。与此同时,最新宏观经济学研究发现,制度和市场摩擦扭曲了企业间生产资源的分配,从而降低了总生产率。 然而,这种摩擦如何改变贸易收益仍然知之甚少。由此,Manova教授对这一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
首先,文章建立了一个标准化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从理论上研究贸易自由化对这一贸易模型的影响。通过对该模型的模拟分析,文章得到两个主要结论:在没有资源错配的情况下,双边和单边出口自由化增加了总体福利和生产力(如Melitz,2003; Melitz and Redding, 2014)。但当存在资源错配时,双边和单边贸易自由化对总生产率和福利的影响则变得模糊不清。
进一步地,Manova教授解释了上述理论模型中的关键概念如何映射到实证分析中的可观察变量,以及如何利用可用数据来评估理论机制。首先,Manova教授表明理论分析中的企业生产率(TFPQ)和实证分析的企业生产率(TFPR, LPR)是不一样的。在文章的实证分析中,她将用“每位工人产出实际增加值”这一变量来代替企业生产率。其次,文章将总生产率分解为平均企业生产率以及企业生产率和企业就业份额的协方差(如Olley and Pakes,1998)。通过对总生产率的分解,文章揭示了资源错配影响生产率的机制--即当且仅当存在资源错配的情况时,贸易改革才能使总生产率的两个组成部分向相反方向移动。由此,通过上述几个步骤,Manova教授搭建起从理论到实证的桥梁。
在实证分析阶段,文章使用了欧洲央行(ECB)收集的1998 - 2011年14个欧洲国家和20个制造业的面板数据以及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中各国的出口和进口总额。由于这些贸易数据是内生的,文章采用了IV估计来确定可能的外生冲击对出口需求和进口竞争的影响。最终得到以下结论:首先,出口扩张和进口渗透都显著提高了总生产率。数据显示,出口需求增长20%将使总生产率提高7.6%-8.2%,而进口竞争同等程度的增长将使总生产率提高1%-10%。其次,通过分解总生产率,文章发现出口扩张和进口渗透将通过不同的渠道来提高总生产率。出口扩张会导致企业平均生产率提高,同时经济活动将重新分配到更具生产力的企业,这两者同时作用提高了企业总生产率;相比之下,进口竞争在提高企业平均生产率的同时,会使经济活动转向生产率较低的企业。这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平均生产率上升所带来的正面影响。文章提供了这两种调整机制的证据。首先,出口和进口风险将会使生产率分布在左端的企业退出市场,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最低生产率。其次,有效的制度、要素和产品市场放大了进口竞争带来的生产率增长,但抑制了出口扩张带来的影响。因此,在存在资源错配的情况下,贸易全球化通过影响企业的平均生产率和经济活动在企业间的重新分配来影响企业总生产率。



报告后,与会者对Manova教授的学术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孙立坚教授、程大中教授、田素华教授、沈国兵教授、王永钦教授、罗长远教授、李志远教授、樊海潮副教授、吴桂英博士等老师及在读研究生参加了学术报告,并与Manova教授进行了深入地互动。最终,报告会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由蒋临容硕士生整理和记录)
 
新闻公告
18:03:59
更多
新闻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