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简报】“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学术报告”第82期:中美贸易摩擦走势研判
发布时间:2018-04-18 浏览次数:
  2018年4月10日下午3:30-5:30,在经济学院泛海楼714会议室,由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主办的“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学术报告”第82期暨“美国经济圆桌”第3期“中美贸易摩擦走势研判”顺利举行。本次报告由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万广华教授、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郑宇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田素华教授、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沈国兵教授四位嘉宾主讲,由世界经济研究所唐东波副教授主持。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对本次报告进行了点评。


  首先,万广华教授从发生贸易战的可能性、中国能否打赢贸易战、中国的应对策略三个方面阐述了其观点。万老师认为,贸易战不可避免。从短期、中期来看,特朗普要利用这次机会获得国内反对全球化民众的支持,为其11月份的中期选举及2020年的大选造势。而从长远来看,贸易战也是美国遏制中国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在这场贸易战中,由于中国较美国而言开放度高、经济体量小、发展程度低,因而难以在贸易战中胜出。但是,我国内需潜力巨大,可以在国内做出调整来降低贸易战的影响,如推进城市化、市民化。在对外方面,要以战求和,尽早结束贸易战。具体来看,第一,据理力争,要求美国取消对中国高科技出口禁令;第二,把中美贸易战拖到多边框架里,寻求其他经济体的支持,分化美国阵营;第三,充分考虑反制措施对美国国内不同群体的影响,尤其是对美国选举的影响;第四,早日为贸易战结束后国际经济秩序框架的重新建构做好铺垫和准备;第五,可以做一些适当的、不可避免的让步,面子让、里子不让,短期让、长期不让。


  郑宇教授认为,首先,美国要求中国立即减少贸易逆差1000亿美元,这在经济和政治上都是不可能在短期完成的;何况在不同统计口径下,2016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有较大差异:按美国的口径为3650亿美元,按中国的口径为2500亿美元,从价值链视角计算为1400亿美元。其次,国内政治力量对一国进行贸易战的决心、持续程度有较大影响,由于贸易的政治分配效应,中国民众对贸易战的支持度高,而美国民众反对声音较大。另外,历史上美国对中国的5次301调查都以和解告终,而如今中国的经济体量已达美国的60%,加之美国对于权利转移的担忧,此次贸易战中美双方达成协议的难度加大。关于中国的应对措施,郑老师认为,第一,反制措施要针对美国对中国出口最多的、可替代的、对美国选举有重要影响的产品进行设计,如大豆、猪肉、飞机、汽车;第二,要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如推行“一带一路”倡议,增加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第三,实现内部制造业的升级,实施2025计划,从全球价值链低端向高端攀升。最后,郑老师指出,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由出口导向转为内需拉动,随着中产阶层的兴起,中国将成为全球商品的吸铁石,彼时的主要问题将不是中国占领美国市场,而是中美之间互相争夺资源;美国所担心的将不是“made in China”,而是“made for China”。


  田素华教授从美日贸易摩擦谈起,指出中美贸易摩擦与美日贸易摩擦过程相似,都经历了从低级商品向高级商品,从低技术产业向高技术产业,从单项商品摩擦上升到全面冲突的多个阶段;起因也相似:持续扩大的贸易顺差、美国经济竞争优势逐渐弱化、本币对美元升值难改美国贸易逆差之势,以及经济问题时常被政治化。此次中美贸易摩擦集中在中国先进制造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发起贸易摩擦的最终目的,即以知识产权保护缺失、不公平竞争、国家安全为由,对华实施制裁并限制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并购,旨在保护美国制造业全球竞争优势、阻击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而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则在于美元的国际货币主导地位引致美国贸易政策选择的三难困境,以及本币汇率钉住美元的其他经济体实施国内政策的三难困境。田老师指出,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会导致两败俱伤。对中国来说,会增加供给侧改革变数,不利于质量型经济增长转型;不利于中国消费者福利提高,增加中国国内通胀压力。对美国而言,中美贸易摩擦会削弱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对此,中国的应对措施有:(1)全员动员实施整体救济;(2)寻找同盟免受贸易孤立;(3)见好就收避免贸易摩擦引发其他事端;(4)建设多中心国际货币体系。


  沈国兵教授强调了特朗普政府“美国利益优先”的战略理念。特朗普政府向国会提交的年度贸易政策报告聚焦五大支柱:支持国家安全政策的贸易政策、加强美国经济、谈判有利于所有美国人的贸易协议、执行和维护美国贸易法、加强多边贸易体制,这集中彰显了美国利益优先的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中美贸易摩擦已由正常的贸易逆差摩擦升级到知识产权保护摩擦,已变异为美国国内贸易法凌驾于WTO国际规则之上的新型贸易摩擦;另外,特朗普政府在中美商品贸易摩擦升级的同时,也在金融货币市场打起货币政策加息的“组合拳”,意在实现制造业和资本双双回流。对此,中国的应对举措有:(1)清醒地认识到中方在双边贸易摩擦中处于非对称的应对地位;(2)不宜叫嚷开打中美双边“贸易战”,应审慎地将其视为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3)东亚区域生产网络中的国家及地区具有利益一致性,应联合起来警惕美国串谋少数国家协同一致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摩擦;(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应对;(5)积极拓展新兴市场,特别是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间贸易和投资,积极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调整对外贸易出口结构;(6)对美国不断挑起的双边贸易摩擦要区分级别,分别施以应对举措,促使其重回到贸易磋商上来。


  随后,张军教授对本次报告会进行点评。他认为,中美贸易“再平衡”对我国经济影响很大。贸易顺差的下降需要用国内需求扩张来对冲,而国内需求扩张需要扩张信贷。如今我国贸易余额占GDP的比例已低于2%,而代价是居高不下的宏观杠杆率,这成为中国经济的巨大问题。另一方面,美国的问题是基础的结构性问题,需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结构改革。特朗普的做法是利用民粹情绪,但这样不会真正救美国。
罗长远、陈建安、何喜有、程大中、唐东波等老师参加了报告会,并积极参与了讨论。程大中教授指出,保罗·萨缪尔森曾发文反思全球化、反思自由贸易,认为全球化未必对美国有好处。该文章影响很大,特朗普的政策能从中寻到影子。陈建安教授指出,客观上讲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确实有所欠缺,我国应该进行反思。最后,本次报告会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由吴思怡研究生整理和记录,刘曼莲研究助理校对)
新闻公告
18:03:59
更多
新闻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