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简报】“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学术报告”第109期:Subsidies in Industrial Equilibrium with Heterogeneous Firms
发布时间:2019-04-26 浏览次数:
2019年4月23日13:00-14:15,由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主办的“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学术报告”第109期在经济学院泛海楼714会议室顺利举行。浙江大学周默涵研究员应邀作了题为“Subsidies in Industrial Equilibrium with Heterogeneous Firms”的学术报告。报告由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罗长远教授主持。


政府对企业进行补贴是一种常见的政策。一般来说,政府补贴有以下三种形式:1、价格补贴,如新能源汽车销售;2、研发补贴,如我国实施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3、资本补贴,如针对绿色产业的补贴等。对于为什么政府需要对企业进行补贴这一问题,已有大量学者进行了相关理论研究,然而在实证中还尚未找到确定性的证据来证明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企业生产率产生了确定的影响。周老师及其合作伙伴的这篇论文就旨在建立一个理论模型,为当前学界关于政府补贴的辩论做出贡献。

首先,周老师为我们介绍了论文模型的搭建。假设L个消费者只在两个行业0和1中进行消费,且具有同样的消费者偏好U:

   
企业的总生产成本C可用以下函数表示,其中l为公司研发投入:


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可推出企业的最优研发投入l如下式所示,这意味着随着企业生产率升高(θ下降),企业的研发支出相应也会增加:



由此,在上述模型基础上,周老师分别考虑了三种情况:1,部分均衡,即A与c均外生;2,完全弹性资本供给下的一般产品市场均衡,即A内生,c外生;3,刚性资本供给下的一般产品市场均衡,即A与c都内生。进一步地,周老师分析了在上述三种情况下三种形式的政府补贴分别对企业研发投入和企业生产率的影响。

在部分均衡情况下,政府实施价格补贴会增加企业产出,同时使市场存活的企业数量上升,这是由于价格补贴造成了纯粹的规模效应;同样,当政府实施研发补贴时,一些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可以生存下来;但当政府实施资本补贴时,论文发现,市场上生产率较低的企业会增加研发,生产率较高的企业反而会减少研发。这是因为资本补贴存在着一正一负两种效应,正效应即规模效应,会促进企业进行研发,同时对于企业来说,做研发的目的是为了抵消总成本,研发支出越多,总成本越小,因此还存在一个负效应即“抵消成本的效应”。对高生产率的企业来说,负效应占优。因此政府实施资本补贴时,高生产率企业反而会降低研发支出。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刺激研发方面,统一的资本补贴偏向于小型和能力较弱的公司。此外,资本补贴也会使市场存活的企业数量上升。

在完全弹性资本供给下的一般均衡情况下,价格补贴对研发支出无影响,但会影响进入企业数目N。这意味着更多企业愿意进入市场,但随着企业数目增加,蚕食利润,行业利润也将下降。也就是说,价格补贴只改变广泛边际来影响行业构成,而它对密集边际没有影响;研发补贴对进入企业数目的影响呈倒U型,即当研发补贴很低的时候,实施研发补贴会鼓励企业进入,但当研发补贴很大时,企业进入的负效应会大于补贴的正效应,此时反而会减少企业进入;当资本供给具有弹性时,资本补贴意味着c减少,因此,增加资本补贴将对低生产率(高θ)的公司研发产生积极影响,但会抑制高生产率企业进行研发。资本补贴对进入企业数目影响呈U型,即增加资本补贴将首先减少企业进入,但随后鼓励企业进入。

如果在上述一般均衡的情况下固定资本供给,情况又有些不同:此时价格补贴会促进生产率高的企业增加研发,而抑制生产率低的企业进行研发,同时增加价格补贴将减少θ*,生产率较低的公司将被迫退出;资本补贴对均衡结果无影响;研发补贴的影响则非常复杂:如果资本补贴很大,则一部分企业将增加研发支出,另一部分企业减少研发支出,如果资本补贴较小,那么所有企业都将增加研发支出。同时研发补贴对企业进入的影响呈现U型结构,即增加研发补贴将首先减少企业进入,但随后鼓励企业进入。


最后,周老师指出论文下一步还将引入补贴对社会总福利的影响,以及可能会对“最优补贴”进行深入分析。报告后,与会者对周老师的学术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丁纯、程大中、沈国兵、罗长远、樊海潮等老师及在读研究生参加了学术报告,并与周老师进行了深入地互动。最终,报告会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由蒋临容硕士生记录并整理)
新闻公告
18:03:59
更多
新闻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