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简报】“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学术报告”第107期:Skilled Labor and Successful Exporters: Evidence from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Expansion in the late 1990s
发布时间:2019-04-16 浏览次数:
2019年3月26日13:00-14:15,由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主办的“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学术报告”第107期在经济学院泛海楼714会议室顺利举行。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张燕副教授应邀作了题为“Skilled Labor and Successful Exporters: Evidence from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Expansion in the late 1990s”的学术报告,探讨了熟练劳动力和企业出口表现之间的关系。报告由世界经济研究所樊海潮教授主持。



企业的异质性是国际贸易领域中的重要研究问题。Melitz(2003)模型表明,出口的企业必须要付出一定的固定成本(fixed cost)。企业如何弥补fixed cost呢?不同学者从不同方面给出了解释,主要包括process productivity、product quality和exporting ability三个途径。出口企业相比不出口的企业而言,企业规模可能更大、生产率可能更高、工人工资可能更高……文章以此为出发点,预期熟练劳动力的增加会提高企业的出口质量,进而在出口市场中表现更出色;识别策略采用DID(双重差分)的设计,实证检验了熟练劳动力对企业出口表现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

文章主要选取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高校扩招这一事件作为DID的时间节点。文章发现,在九十年代高校扩招后,涌向劳动力市场的高校毕业生较之前大幅增加,这为企业带去了更加熟练的高素质劳动力。因此,文章预期在高校扩招之后,human capital intensity 更高的企业可能在出口中会比human capital intensity较低的企业表现的更好。

在数据方面,文章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两个数据来源,时间跨度为1998-2007年。文章选用了出口价值的对数值      衡量出口质量,作为因变量,以反映企业在出口市场中的表现;核心解释变量为human capital intensity (HC),构建了如下计量模型:

其中post为时间虚拟变量,因为高校扩招政策后第一批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为2002年,所以2002年之后的年份赋值为1。HC为连续变量,所以此模型为连续型DID的设计。

基本回归结果显示,高校扩招之后确实提高了出口企业的出口价值。文章通过增加控制变量、变换样本以及控制不同的固定效应等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仍然显著。考虑到高校扩招影响的时点的同时,中国还加入了WTO以及进行了国企改革,因此文章还进一步排除了这两个事件对企业出口的影响。接着,文章发现出口的增长来自于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同时考察了熟练劳动力的增加提高企业出口价值的影响渠道。



报告后,与会者对张老师的学术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沈国兵老师认为,文章还可以进一步建立联立模型验证影响机制的效应,以及还可以采用更加准确的出口质量的衡量方法。沈国兵、樊海潮、刘军梅等老师及在读研究生参加了学术报告,并与张老师进行了深入地互动。最终,报告会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由曾帅硕士研究生整理和记录)
新闻公告
18: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