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简报】“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学术报告”第104期:基于大数据的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兼论贸易摩擦
发布时间:2018-12-24 浏览次数:
  2018年12月18日13:30-15:00,由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主办的“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学术报告”第104期在经济学院泛海楼714会议室顺利举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吴力波教授应邀作了题为“基于大数据的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兼论贸易摩擦”的学术报告。报告由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沈国兵教授主持。



  长久以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指市场预测未来政府经济决策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包括政府是否采取某种政策,及政策具体执行效果和力度的模糊程度。过往研究通常采用事件分析方法来测度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但由于部分事件难以量化以及非连续性,这种测度方法难以满足实时掌握的需求。Baker et al.(2016)基于报刊新闻信息,设定对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三类词汇,并对同时满足三类属性的新闻进行计数,进行标准化工作后得到EPU(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指数,其诞生后使连续变量描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成为可能。然而这一指数存在三个方面的局限性:1、存在内生性,难以区分是反映还是被反映;2、国内对Baker的CEPU指数(China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的应用需尤其慎重,由于其只基于港媒(主要为南华早报),可能会存在意识形态的偏颇,以及其只基于英文语料集,可能无法真实表述事件本身;3、如何解释EPU以及它的影响机制还存疑。

  基于上述背景,吴力波老师以及她的团队尝试构建一个更完备、更符合中国情形的CEPU指数。通过对2008年8月-2018年11月的52万条新闻数据(来源:中国新闻网)进行词类筛选以及标准化处理,吴老师得到了这一新指数,并将其命名为Fudan CEPU指数。与Baker的CEPU指数相比,Fudan CEPU对国内事件反映情况更好,而Baker指数在捕捉国际环境变化上相对较好,但两者表现皆较优秀。从近期表现来看,自中美贸易摩擦之初两者皆经历迅速上升,但在近三个月,Fudan CEPU却出现了反常波动,这也许与国内市场短视以及舆论安抚作用明显等因素有关。

  进一步地,吴力波老师解释了Fudan CEPU指数的应用情况。吴老师认为研究不确定性怎样冲击经济,出发点在于怎样理解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一是经济收敛至特定均衡的收敛路径不确定,二是经济存在多重均衡解,最终实现的解不确定。引发经济增长不确定性的因素包括生产规模报酬递增性质、生产性与消费性财政支出、税收政策、开放经济下的外生冲击、公众预期的“动物精神”等等。问题在于,怎样定量分析不确定性的前瞻性影响?为了使研究具体化,吴力波老师聚焦于“股债联动性”这一方面,运用GARCH-MIDAS和DCC-MIDAS方法定量分析了其与CEPU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当股债联动性水平较高且波动剧烈时,EPU指数变动对股债联动性作用不显著;但当联动水平较低时,EPU呈现负向作用。从短期来看,EPU对股债联动性存在显著负向作用,且在联动水平较高且波动加大时期这一负向作用弱与联动水平较低时期,与长期情形下一致。为了解释这一结论,吴老师构建分项指数,考察不同时期细分领域对总政策不确定性的相关贡献,并对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四个分指数的关联度存在微小差异,但从2018年开始,其区分度出现提高。

  基于上述研究,吴老师聚焦于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对其进行了特定窗口下的灰色关联分析。以某一个月向后取3个月窗口期,并进行间隔为1的窗口滑动,样本期间灰色关联度均出现明显波动。自贸易摩擦之初(3月),各分指数关联度皆有上升,这表示贸易摩擦是全方面的经济问题,牵扯范围广;同时,贸易成分与EPU指数的关联关系出现上升,且其排位上升至与货币政策成分相仿,即由贸易本身带来的不确定性比重上升,但在3个月之后,尽管美国一系列针对贸易摩擦的组合拳打出,其关联程度位次水平下降至贸易摩擦之前,提示公众对于贸易摩擦的认知重点更多向其后果,即贸易战对制造业、外汇、去杠杆进程等的影响开始转移。采用周频数据的关联度情况基本与月频数据下的结论相仿。贸易战引发人们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并在短期成为政策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但对于贸易摩擦的思考会迅速由贸易本身转向实体制造业外汇、利率等问题。

  报告后,与会者对吴老师的学术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甘杏娣、陈建安、丁纯、沈国兵、刘军梅、汪思海、付中昊等老师及在读研究生参加了学术报告,并与吴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互动。最终,报告会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由蒋临容硕士研究生整理和记录)
新闻公告
18: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