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简报】“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学术报告”第113期:Infrastructure Bottlenecks and Dual-Channel Exporters
发布时间:2019-06-04 浏览次数:

2019年5月23日13:00-14:15,由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主办的“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学术报告”第113期在经济学院泛海楼714会议室顺利举行。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王永进教授应邀作了题为“Infrastructure Bottlenecks and Dual-Channel Exporters”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罗长远教授主持。

 

此项研究的研究动机是:基础设施瓶颈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现有的文献普遍讨论基础设施对贸易量的影响,但是鲜见基础设施如何影响企业出口方式的文献。因此,该研究基于中国企业微观数据,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同时,这也是本文的贡献之处,即基础设施会如何扭曲企业的出口方式。

具体来讲,基础设施瓶颈可以分为:软瓶颈和硬瓶颈。硬瓶颈如仓库、港口等;软瓶颈如出口许可证、海关通关等。该研究主要聚焦于“海关通关”这一基础设施软瓶颈。

企业的出口可分为三类模式:第一类,间接出口,即通过贸易代理商向国外出口;第二类,直接出口,即企业直接向国外出口;第三类,双渠道出口,即企业既有间接出口也有直接出口。何为双渠道出口商?工企库和海关库出口额不一致,工企库的出口额比海关库低;低10%以上的算作双渠道,也做了其他比例限定的检验。

首先,该研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数据发现:中国出口企业中60%以上的企业选择间接出口;18%左右的企业选择直接出口;19%左右的企业既有直接出口也有间接出口。那么哪类出口企业的生产效率高呢?根据以有文献分析,低效率企业的会选择通过贸易代理商出口;高效率的企业会选择直接出口;双渠道出口的企业可能介于两者之间。该研究接着测算了三类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效率,发现了有意思的现象:平均来说,双渠道出口的企业的生产率最高,其次是直接出口的企业,再次是间接出口的企业。这是已有文献所不能解释的。

其次,该研究构建了一个异质性企业的理论模型,并且通过模型推导出如下结论:一是效率最高的出口企业的成为双渠道出口的企业;二是双渠道出口的企业比例与基础设施瓶颈有关。

接着,该研究使用工企库和海关库的中国企业微观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回归的结果支持理论模型推导出的结果,而且内陆出口企业克服基础设施障碍会更困难。同时,研究还通过使用确定双渠道出口企业的标准、不同的TFP衡量指标、分段回归等方法证明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该研究还准备进一步通过量化分析,研究减少基础设施约束对生产率和福利的影响。

报告后,与会者对王老师的学术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沈国兵教授、王永钦教授、罗长远教授等及在读研究生参加了学术报告,并与王老师进行了深入地互动。最终,报告会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由曾帅硕士生记录和整理)

新闻公告
18:03:59
更多
新闻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