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如何平衡区域合作、金融稳定与产业升级已成为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议题。2025年7月2日至7月3日,第二届香港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国际经济学会议(The 2nd HKUST-Fudan-SMU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办,展现了三校在国际经济学研究和教学领域深化合作的共同意愿。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在全球不确定性中探索国际经济与贸易新趋势。会议主要围绕全球价值链重塑与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金融与贸易融合对经济稳定增长的推动、新兴技术及创新模式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发展战略与竞争力提升等多个议题进行研究讨论。会议收录了13篇来自国际学者的论文,展现了国际经济学议题在学术界的重要性和广泛关注。

本次学术研讨会致力于打造一个高端对话平台,汇聚多维度学术观点和研究范式,深入剖析全球经济与贸易领域的前沿议题,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提供应对现实挑战的创新思路。通过跨校际的协同合作与资源整合,会议将显著拓展研究者和学生的全球化思维,同时有力提升亚洲地区在国际经济学术圈的话语权和实践参与度。此次会议不仅是促进学术创新的重要载体,更为跨国政策协调和产业协同发展搭建了沟通桥梁,对于化解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推动可持续与包容增长具有深远的实践价值。
在本次研讨会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钊教授热情地欢迎了到场的学者。陈钊教授回顾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的光辉历程,并希望促进同到会各学校、参会各学者的更多学术上的交流与合作。值此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经济学院恢复建院40周年之际,陈钊教授希望世界经济研究所能够借此机会,深入国际经济学的重要话题,拓展学者们的国际学术视野,共同推动国际经济学领域学术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随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樊海潮教授主持了上午的会议并发言。樊海潮教授首先对到会嘉宾不畏夏日炎炎前来参与会议表示真挚的感谢,他回顾了世界经济学科悠久的历史和涌现的众多知名学者,并希望会议能够取得良好的学术成果。
7月2日上午的会议分别来自埃默里大学的Kaiji Chen教授发表了题目为The International Spillover of Monetary Policy Shock: New Evidence from Nighttime Light的演讲。第二场汇报由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李瑶副教授介绍The Spill-back and Spillover Effects of US Monetary Policy: Evidence on an International Cost Channel的研究成果。第三场则是由来自新加坡管理大学的张宝莉副教授介绍文章The Balance of Concessions in Trade Agreements。第四场是由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卢冰副教授介绍The Invisible Barrier: Judicial Local Protectionism and Firm Transactions的有关内容。

7月2日下午的会议由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沈国兵教授主持。沈国兵教授希望到会学者们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积极交流各自的思绪与想法,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第一场汇报由来自神户大学的赵来勋教授介绍”Navigating disruptions: trade resilience amid management turnovers and pandemics”。第二场由来自新加坡管理大学的梅圆助理教授带来”Spatial Spillover of Standard Harmonization and Estima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Dynamic Spatial Models”有关的研究成果。第三场是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龚开济助理教授介绍他关于”Breaking Barriers or Deepening Divides?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Gender Performance Gap in Vietnamese Enterprises”。第四场是新加坡管理大学的倪童报告关于”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and Trade Policy: A Quantitative Analysis”的相关研究进展。最后,由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的赵腾宇助理教授带来题为”Global Firms: New Welfare Implications from Two-Way Complementarity”的报告。

7月3日的会议由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的青年教师赵腾宇老师主持。第一场汇报是由来自新加坡管理大学的焦阳助理教授带来的有关于”Financial Sanctions and Russian Trade”的学术报告。随后,由香港科技大学的林娅棠助理教授作关于”When Skilled Workforce Comes to Town: Evidence from City-level Talent Policies in China”的学术内容汇报。第十二场汇报是新加坡管理大学的刘晨助理教授带来关于”How do US Universities Adjust to the Rise of Educational Exports?”的报告。最后一场,是由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的樊海潮教授带来的”Agricultural Imports, Labor Mobility and Welfare”的学术分享。

会议最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罗长远教授致结束辞。罗教授全面总结了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与学术成果,充分肯定了与会专家在国际贸易、气候政策、性别平等等议题上的深度探讨和前沿研究。他指出,本次会议不仅展示了高质量的实证分析和理论创新,也促进了跨学科、跨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罗教授强调,在全球经济不断演变、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经济学研究应更加关注现实问题,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他希望大家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推进相关领域研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最后,他感谢各位嘉宾和与会学者的积极参与,并宣布会议圆满闭幕。
